华商报转交96条上学难线索 西安市教育局逐一解答 8种情况下孩子去哪儿上学? 评论: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到触底反弹般的拐点
1、交叉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高陵和沣东新城、国际港务区户籍的交叉务工人员子女,在户籍所在地按学区登记入学
2、户籍地拆迁 人户分离
提供户籍所在地开具的拆迁协议及居住地点的居住证明,由居住地教育局统筹解决
3、未央经开户籍地界问题
两区教育部门联合同步派位
4、集体户子女入学
先登记再由各区县协调派位;前期没有登记报名的,教育部门会在8月下旬补充登记
5、户籍在高校但父母不在高校任职
家长携带相关资料到辖区教育局办理咨询
6、开发商无法兑现入学承诺
教育部门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有学上
7、孩子户籍与户主为非直系亲属
先登记,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
8、想从外地转学至西安
需家长自行联系接收学校
热点追踪 热线电话029-88880000
58名受访家长 仅11人接到教育部门电话
7月9日,华商报A04、A05版刊登了“58名受访家长 仅11名接到教育部门电话”的新闻。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对华商报之前转交的96条线索逐一进行了核查、落实并解答。
96条线索,有64条已采取合并办理方式答复
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6月21日,收到华商报转来的96条线索后,做了认真分析梳理,其中择校类26个、属地管理职责类15个、开发商未配建学校类11个、学区划分纠纷类11个、城中村拆迁就读类10个、民办学校入学类2个、进城务工子女类6个、集体户入学类3个,空挂户籍类4个,转学诉求类2个、其他类型6个。线索经梳理后,市、区县教育部门发现其中64条线索与近期接到的12345市民政务服务热线转办来件以及群众电话反映的内容一致,故在办理过程中采取了合并办理的方式予以答复。
据西安市教育局统计,自3月12日开通为民服务热线以来,截至7月3日共接听群众来电3500余件,除直接答复、咨询转办外,严查督办268件,已办结208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入学方面的问题。
符合入学条件的会尽快协调解决
昨日,西安市教育局回应称,7月9日,华商报刊发相关报道后,西安市教育局立即向相关区县教育部门下发通知,对前期各自认领问题逐一落实并做好答复回应工作。
11日,西安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组织召开线索督办会议,督促各相关区县教育部门对照清单核查回应情况。
目前,相关问题线索已完成核查。其中,针对96条线索中与教育部门前期接到群众反映一致的64条线索,相关区县已通过12345平台回复的有30条,通过电话或当面答复的29条,因无法联系到群众本人以书面形式给华商报回复的5条。针对其他与教育部门前期接到群众反映不一致的32条线索,西安市教育局直接督办、电话联系的6条,区县教育部门电话联系的4条,电话未打通的5条,没有联系方式的17条。
西安市教育局答复:对于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相关问题,会及时回复群众诉求,对符合条件的将于近期全部协调解决,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将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争取得到群众理解。对于行政区、开发区职责不清的矛盾,采取互派干部联合办公机制,受理群众反映,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全力保障秋季义务教育入学每名学生都有学上。华商报记者 张成龙
这8种情况孩子到哪上学?
西安市教育局有了明确答复
01 除周至、蓝田、鄠邑外其他西安区县户籍需回原籍入学
胡先生户籍在长安区,目前住在新城区,他属于农民工进城打工,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但新城区没有学校接收,教育局说回原籍上学。
与胡先生类似情况的线索共有16条,他们户籍在各郊县,因在西安务工或买房等其他原因,已很少回原籍居住,但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无法将户口迁到居住地,他们又让孩子在居住地附近就近入学。
西安市教育局:进城务工人员是指非西安市户籍并取得西安市居住证的务工人员,以及周至县、蓝田县、鄠邑区户籍到主城区合法稳定居住务工的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四证审核”制度(居住证明、户籍证明、务工证明、流出证明),由各区县教育局协调派位。
对于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和沣东新城、国际港务区户籍的交叉务工人员,其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按学区登记入学。
02 户籍地正拆迁或已拆迁无法回原籍上学
居住地教育部门统筹解决
莫女士反映,孩子户口在莲湖区周家围墙,拆迁四五年了,他们一直在灞桥区生活工作,孩子在灞桥区上小学,今年小升初,教育局要求回原籍上学,他们户口所在地没有住房,没办法上学。
经教育局落实,共有6条线索与莫女士的情况类似,属于户籍所在地正在拆迁或已经拆迁的情况,目前在其他地区生活,且存在户籍所在地无住房等问题无法回原籍上学。
西安市教育局:按照西安市2018年入学政策,西安市内莲湖、灞桥等交叉务工人员应在户籍所在地按学区登记入学。如因城改造成人户分离,家长可提供户籍所在地开具的拆迁协议及居住地点的居住证明,由居住地教育局统筹解决。
03 未央、经开户籍、地界问题
两区教育局联合同步派位
杨女士反映,她是凤城十路九如御小区的业主,户口在明光路派出所,今年孩子要上小学,但是入学问题被经开与未央互相踢皮球,没有地方报名,该小区有28名幼升小的孩子有相同的问题。
与杨女士类似,朱女士是白桦林居业主,户口在未央区,房产证是经开区,目前没有划分学区,文景小学距他们小区一墙之隔,孩子不能上。未央区教育局说小区属于经开区,只接收未央区的孩子。
类似杨女士这种户籍与房产分别在经开、未央两地的情况的线索共有9条,由于户籍所在地与房产所在地不同导致入学区域有争议。
西安市教育局:根据《未央区2018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市民如符合政策,可携带相关材料前往以下地点进行登记、审核,资料核准后由经开与未央区教育局联合同步派位。登记地点:未央路与凤城十路十字东北角保利拉菲公馆北门,咨询电话:86529395。
04 集体户子女入学先登记再由各区县教育局协调安置学位
有家长反映,她2012年在西安买的房子,房产证还没有办下来,有法院裁决书,把户口落到凤城二路集体户了,孩子想在凤景小学上学,学校说是集体户不能报,感觉非常不合理。
反映集体户口入学问题的线索共3条,有家长表示学校回复集体户口不能报名,也有家长反映前期教育部门登记时没有给集体户口进行登记。
西安市教育局:依据今年入学政策,集体户入学要先登记,再由区县、开发区教育局协调派位。前期没有登记报名的集体户口子女,教育部门会在8月下旬补充登记,如相关资料核查无误后,由各区县教育局协调安置学位。
05 孩子户籍在高校但父母不在高校任职
请家长携带相关资料到辖区教育局办理咨询
樊女士的孩子、孙子、重孙的户口都在翠华路长安大学,但长安大学附小以父母不在大学工作为由不接收,而居住点对面的翠华路小学以大学有附属小学,不接收这些学生,孩子面临无学可上,还有二十名孩子跟她孩子的情况一样。
共有3条线索反映,孩子户籍随爷爷奶奶在高校内,但高校所属附属小学以孩子父母不在该高校工作为由不接收孩子入学,而学区内小学也拒绝接收这些孩子。
西安市教育局:按照2018年入学政策,高校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在安排好职工子女入学的同时,还要解决好父母因无立户能力而未分户、孩子报生在此从未转过户口的祖孙三代同居一室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问题。请家长携带相关资料到辖区教育局办理咨询,联系电话85381962。
06 开发商无法兑现承诺
教育部门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都有学上
高先生是灞桥纺织产业园香榭水岸小区业主,2014年购房时承诺可以上纺织城小学。今年,该小区有43名学生不能在纺织城小学上学,开发商说学区未划分到这里。
反映不兑现承诺安排入学的问题共6条,涉及香榭水岸、万科高新华府以及左岸竣景三个小区,都是开发商承诺可就近入学,但无法兑现。
西安市教育局:对于香榭水岸小区的问题,属于开发商虚假广告宣传,区信访局、纺织城工业园、洪庆街办、区教育局共同约谈了开发商,要求开发商尽快就此事提出解决方案并与业主达成共识,区教育局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有学上。
对于高新万科华府的问题,该小区对应公办学校为雁塔区北沈家桥小学,中学为西安市61中学,可报名登记。
对于左岸竣景小区的问题,业主户口在安徽,可根据《未央区2018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文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以居住地为准划片区入学。
07 孩子户籍与户主为非直系亲属
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
云女士反映,她孩子的户口在新城区含元路太华路派出所,老公与孩子户口均挂在孩子姨妈名下,现居住在含元路永吉新村小区,该户籍所属学区是八府庄小学,学校以户口本户主不是直系亲属不给报名。
与云女士孩子情况类似的线索共5条,这些孩子的户口都是在姨妈或爷爷奶奶等非直系亲属名下,在报名时遇到了困难。
西安市教育局:对于户主是非直系关系(挂靠户口)的,要求学校先进行登记,待登记工作完成后,报各区县教育局义务教育入学办,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未在学校登记的,家长可在各区县教育局义务教育入学办公室进行登记,教育局会根据学位情况统筹派位,保证有学上。
08 学生转学需要自行联系接收学校
冯先生的孙子在兴平市上小学二年级,孩子父母在西安市未央区开超市,想转到未央区上学,孩子父母有居住证,但联系不到接收学校。
反映转学问题的线索共5条,其中有外地户籍人员转学的问题,也有西安户籍在本地转学的问题。
西安市教育局:根据《陕西省学籍管理办法》学生转学由家长自行联系学校,向学校提交申请,学校同意之后办理相关的转学手续。一般在每学期的期末和新学期的开始,家长可向居住地对应的学校联系也可联系居住地附近的学校。
对于国际港务区一名家长反映小学要拆迁,小区附近小学学位已满无法入学的问题,是特殊情况造成的,目前该拆迁学校的学生已分流,分流学校将以电话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长集中办理插班转学。教育部门已经将这一情况告知家长,家长表示理解。华商报记者 张成龙 实习生 张鹏康
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到触底反弹般的拐点
杨鹏
7月9日,华商报A04、A05版刊登了“58名受访家长只有11名接到教育部门电话”的新闻。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对于华商报之前转交的96条线索逐一进行了核查、落实并解答。西安市教育局方面表示,对符合条件的孩子将于近期全部协调解决,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将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今年5月、6月,华商报新闻热线共接到市民反映“上学难”的线索200多条。6月18日,华商报筛选出全市各区县共96条反映“上学难”的线索转交给西安市教育局,教育局表示,会将这些线索转交各区县教育局并着手解决。但7月6日、7月7日两天,华商报记者回访发现,接到教育部门了解情况电话的家长寥寥无几。
每一条线索,对应的都是正为孩子上学发愁的家长,孩子有没有学上,希望都寄托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身上。我们不能说每一条线索都很容易解决,但反过来,也并不是每一条线索都非常难处理。如果认真地对待每一条线索,应该不至于大多数一直都杳无信息。
庆幸的是,教育部门现在对96条线索逐一进行了核查、落实并解答。要说明的是,工作至此并未画上句号,教育部门表示,“对符合条件的将于近期全部协调解决,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将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争取得到群众理解”。接下来,该协调的协调,该解释的解释,还需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
不能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现状不是一天形成的,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教育现实的改变,若要积极呼应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唯有从现在起,从每一件事情开始,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到触底反弹般的拐点。
我们希望在电视问政中仅得了21.89分的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在这个招生录取的当口,表现出令人欣慰的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毕竟,在最短的时间里,尽最大努力改变现状,这是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只有把一件件小事都办好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不会是空话。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张京文/图)7月5日上午,由西安市农林委、市旅发委、长安区政府主办的“夏爽中国·嗨西安”西安鲜桃主题宣传暨长...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