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峪 傲然矗立“终南第一峰”太兴山 □文/图 曾世湘
太兴山的一块巨石上撰刻着“终南第一峰”库峪口村仅剩的一间马房库峪里的兴隆寺冬季的太兴山风景
□文/图曾世湘
早就听闻秦岭72峪里的库峪景色优美,是近年驴友们探险观景的好去处。我在一个多星期前接到探访库峪的任务,心里很是兴奋,还提前做了一点功课,查找有关库峪的资料。在和当地的向导约好了之后,11月17日早晨,我乘车向着库峪出发。
从苦峪到库峪
经过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到了库峪所属的长安区杨庄街道办事处,见到了街道办事处党政办的工作人员王琼杰,由她陪伴前往库峪。
不到20分钟,我们的车就到了库峪口村。在王琼杰的引荐下,我见到了村里的老人周凤岐。周凤岐年轻时走南闯北,以采购员的身份走了全国很多地方,他对文化也很感兴趣。简短的交流之后,我们就一起向着库峪进发。
库峪从峪口算起,一直到秦岭深处的坪沟口山梁,长约30多公里。传说古时候,当地水质很涩,当地人逢人就说苦。据《魏书?地形志》载:“其地水甚苦涩,乃曰苦谷。”后来慢慢地转音为库峪了。现在人们才知道,此谷中盛产金银等矿物质,所以水质苦涩。库峪还是著名的“库谷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时曾发动数万人修筑,元代正式辟为驿路。
周凤岐告诉记者,30年前,库峪口村的水就被化验过,当时专家鉴定是很好的水,可以当作矿泉水和饮料。经对地下水测量后得知,当时的水源供当地村民生活用水还可以,但是长时间开采,用于加工业生产之类就不够了。
说到库峪名称的来历,周凤岐说,峪道里都是崎岖小道,人们出山不方便,进山也不方便,运送货物做生意更不方便,人们生活很艰难,因此这里原来叫苦峪,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来为啥又叫库峪?因为这里面有矿藏。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在这里发现过矿藏,说是有金矿,但只开采了一点,又不开采了,因为这里面的量太小,俗称的鸡窝矿。什么概念?就是这儿一个鸡窝窝,那儿一个鸡窝窝,矿藏不集中,蕴涵量也小。不是整个山头大量的有。你有运气了,往地下钻探100米或者200米,能够挖到一点点。运气不好的话,一直打到地下500米,也是啥都没有。不过库峪里有矿藏,这是公认的,库峪是有宝库的意思。”
这库峪之名的得来,在当地还流传过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库峪还是一个荒蛮的山野深谷。就在这野僻蛮荒的山谷神幽之地,居住着一户有万贯家私的财东。财东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上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下有年幼无知的弟妹。他在十二岁就给人当童工,靠赚得的微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一日,他来到太兴山的密林中打柴,休息的时候长吁短叹。后又躺在山间一块大石头上,痴痴地发呆,不久便昏昏地睡着了。这时,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太来到他的跟前说:“小伙子,还不去砍柴,为何躺在这儿发呆?”他告诉老太太家里的境况,说:“看着一年年过去了,总是没有个出头的日子。真不知道,我何时才会盼到好日子!”老太太说:“没出息,东方不亮西方亮,天中有个大月亮,沿着这条河向前走,天亮处就是好地方。”没等老太太说完话,他一激动突然惊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尽管他对梦中老太太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老太太说的去寻找那梦中的光亮。有天一大早,他悄悄地起了床,按着老太太说的话,沿着库峪河道向前走去。天快中午了,还是没有见到那光亮之处。走着走着,肚子饿得难受,两腿发软,两眼发花,他于是坐下来休息。他朦朦胧胧地眯上了眼睛,忽听得远处有山石翻滚声,待张开双眼注视前面的大山,忽见山顶云端处,绽出万道金光,山岩上云蒸霞蔚、百鸟和鸣,一颗颗金珠玉宝,散落了下来。一时间,他目瞪口呆,等到金光慢慢散去,他才蓦然醒悟。他断定,这是上天神灵的安排,老太太必是上天之神。于是,他立下宏愿,要在太兴山上为神灵建造庙宇。这时,他觉得肚子不饿了,眼不昏花了,腿也不软了,便匆匆带上这从天而降的珠宝赶回了家,全家人万分激动。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用这些珠宝造房子,娶媳妇,置土地,过起了天堂般的生活。又过了几年,他想起了为神灵建造庙宇之事,便动手用一库的银两在太兴山中修建了一座高大明亮的庙宇。这个峪里有用金银财宝建起来的庙宇,有宝库的意思,于是就有了库峪的名称。
终南第一峰太兴山
车子从库峪口进入,沿着山间公路行驶,我们一行感受着库峪优美清静的自然风光。尽管已经进入冬季,峪内依然是青山绿树的景象,峪谷沟壑纵横,山道弯弯。两边植被茂盛,群山峰峦叠嶂,林间云烟迷蒙。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走了15里,便到了太兴山脚下。车子又继续往里开了20来分钟,到了没有公路的地方,我们下车开始爬山。刚进一个山门,就看见一尊大佛像立在路旁。颜色金黄,气势不凡,佛像前的香火也不少。向上又走了20分钟,看见一座寺庙立在眼前,大门紧闭,我们也不便打扰。
太兴山海拔有2321米,号称终南第一峰,有名的山景有香炉峰、东西腊台山、天门峰、无量遥、望主峰和瀑布等。太兴山具有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青城之幽,黄山之云海。特别是天兰仙梯,一千余级,脚踩一座八仙楼,头顶圣地五龙宫,尤似攀上九天。隋末唐初始建无量金殿一间,现存明万历三十九年铸铁像六尊,隋代石像四尊,铁狮头等残桓断碑四块,铁钟一口、小铁庙二座。如今太兴山顶峰还有一间小铁庙,庙宇辉煌壮观。主峰上所立清康熙年间碑石云:“古迹太兴终南之第一峰也,仙凡奇迹幻景中多神气,非凡真之圣地也。秦王(李世民)开榛辟芜、创建庙貌。无量金殿一间,其曲廊回转,规模凌角与楚襄武当金顶争茂。”隋唐以来,儒、释、道云集太兴山,当地相继修建了八殿、九洞、六宫、七庙、三楼、三庵及宝丰寺、慈恩寺等,构成完整的庙宇体系。
周凤岐告诉记者,太兴山的顶峰也叫“铁顶武当”。“我以前上去过一次,太兴山包含有三里庙、五里庙、七里庙、十里庙。这里的庙很多,上面有隐士在这里修行。一间寺庙里有一个老和尚,活了90多岁。他在山上修行了很多年,只知道他叫释师父。”正解说中,一只松鼠从树上跳下来,很快又跳开了。周凤岐说:“这山里的动物不少,夏天来的话,还会更多。现在天气变冷,松鼠也是出来找些吃的。”
又爬了一个多小时山,到了观音洞。旁边有几间不起眼的小房子,里面住着一些隐士。我们走进门开着的一间房子,一位长胡子的老者正在安静地打坐。房间摆设虽然简单,饮食起居等物件却都有。问起关于隐居修行的事情,经常在山里来往的周凤岐有这样的认识:“有一些人,从小就爱清静,不喜欢热闹的城市,愿意在山里面找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进行修炼。一般这些人进山之后,有的练武,有的写书法,修炼自己的灵魂,或者在这里多做善事。修行的人中有和尚,也有道士,有些人还讲解《道德经》,也有讲孔孟之道的,仁义礼智信。很多隐士是隐姓埋名,不愿意透露自己更多的事情。有些还担心家里人知道,不愿意再和家里人联系。”
爬山途中,我们发现这山里有不少漆树,周凤岐为我们讲解:“漆树的汁液不能随便乱碰,沾到人的身上会非常痒。山上的漆树很多,这在秦岭山上也是一个主要的树种。割漆是一项很专业的活计,割漆人以前还需要到派出所备案,有林业手续才可以进山割漆,现在割漆的人也少了。我知道来这边割漆的,一般都是南方人,四川等地的人较多,他们比较专业。咱们本地的人,基本上都是外行。还有养蜂人,全国各地到处跑。库峪里面走上30多里,可以到割漆岔,那个地方以前就是经常割漆人的聚集地。”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虽然没能看到阳光照耀下库峪的美景,但是在深秋季节的山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也收获了别样快乐。周凤岐带领我们走了两条山路,“爬到山顶,至少要三个小时,现在这天气上面冷得很。春、夏、秋三季进山的驴友很多,现在天气冷了,很少有人来爬山。”我们又爬了一个多小时,便到了瀑布脚下。只见一条长长的瀑布从悬崖上飞流下来,因为是冬季,水量并不大。我们虽然没有到达山顶,也已经可以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了。
神话中关于“铁杵磨针”的典故也发生在太兴山,太兴山的磨针观里现存清康熙年间铸造的钢针一枚。太兴山顶原来的两座铁庙,如今只剩一座,重一吨有余,许多登山之人,望着夕阳中的铁庙,百思不得其解:如此之重的物件,古人是如何搬运到太兴山最高峰的?流传下来的多种传说,给太兴山顶的铁庙增添了许多的神秘色彩。
库峪口村的有趣事件
库峪这一片新中国成立后称库峪公社,后改为库峪乡。撤区并乡后,库峪乡合并至杨庄。
爬山当中得知,库峪的范围非常大,包含库峪口村、十里庙村、西木斯村、红庙子村,还有三里庙、五里庙、七里庙、十里庙、佛爷庙、乱石窑等地名。周凤岐介绍,他所在的库峪口村目前有300多户人,据说都是从山西的大槐树下迁过来的。旧社会交通运输困难,库峪山里面烧的木炭、打的柴、手工编的物件、种的山货要弄到山外去卖,就在我们库峪口村进行交易。当时村里有骡马店,可以供行人、骡马住宿休息,还有集镇,那时候山里的土特产都在这里展示交易。
周凤岐回忆说:“那时候还有‘牙尖\’(类似如今的经纪人),你从山里把货物弄出来,自己不好卖,那时候东西值钱,卖的价钱少了不划算。牙尖就给你寻一个好的买家,但是要抽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的提成,相当于现在的中介从交易中提成一样。你如果担心对方把东西拿走不给钱,就找当地有威望、双方都信任的人,从而公正地进行交易。一旦有人想买东西,钱如果不够了,牙尖还可以给你担保。下一次赶集的时候,你到牙尖那里去还钱就行。这些事情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有。新中国成立后,慢慢的这些事情就少多了。现在我们的村里有很多农家乐,平时很忙,现在是冬天,进山来的人少了,村民才闲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库峪里面的山路变得宽了,交通方便了,货物可以朝更远的地方送去。周凤岐举例:“比如卖炭,一开始只能是肩挑,靠人力背出去,后来就可以用车子拉了,如马车、独轮车之类的,也可以用架子车拉出去,这样赚的钱也多了。那时候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山里人靠栽树,打毛栗子、核桃,野枣、山楂,还有烧木炭这些营生过活。现在退耕还林,山里人都不弄这些了。还有山里的土豆,也叫洋芋,这里的特色美食就是洋芋糍粑。我是1953年出生的,小时候我的爷爷和父亲都给我说过这些事情。现在村里还剩有马房,门楼子还在,原来有四五家,现在只有一家了。在旧社会,有马房的人家那就是大户人家。过去村里的那些老字号的餐馆,现在也都拆完了。”
从太兴山上下来,记者和周凤岐聊起了当年发生在库峪的历史事件。他很有兴趣地回忆起来:“当年李先念的部队打仗的时候,从库峪出来,有一个战士受伤,就赶不上部队了,留在库峪养伤。这个战士姓韩,新中国成立后得到政府很好的照顾。我曾见过这个人,他已经去世20多年了。咱们的库峪口村,在旧社会有一个神团,是个专门杀土匪的团体,他们以村子为单位,组织了不少人,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他们中的不少人我都见过,现在都去世了。为什么叫神团,是因为他们出没神速。他们在很隐蔽的地方埋伏,土匪不知道。只要土匪一来,便有去无回。所以在旧社会,咱们这里没有外界太多的干扰,社会秩序稳定,村民也很团结,老百姓生活得很平静。”
王琼杰也介绍,由于库峪山里交通不便,现在山里面还有些村是贫困村,不过情况都比以前好多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通信不方便,有时候一个通知下达,就得大半个月。村里还有很多村民,一辈子没出过这个峪口。以前邮递员收信收包裹,一个星期到山里来一次。”
聊起库峪口村里的事情,周凤岐又想起来一件事情。“咱们这里,以前还有一位农民代表,被毛主席接见过。她是劳动模范代表,是个村干部,农村建设搞得好,现在也去世有20多年了。”
下山回到库峪口村口,在周凤岐的引导下,我找到了仅存的一间马房。房门紧闭,很有历史年代感,敲门无人应声。
探访秦岭72峪
之十三
新闻推荐
11月24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相关工作人员来到斗门街道蒲阳村等地,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扶贫+城改+代理财”新政策。“如果自愿将拆迁补偿款等委托沣东新城慈善会管理,慈善会将按照相关协议,依...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