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让长安区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陕西日报 2017-11-09 08:21 大字

本报记者吴莎莎通讯员杨丹

10月24日,在长安区神禾塬上,一片平平整整的麦田将它的棕黄底色一直顺着塬坡铺展到天边……一辆红色带犁拖拉机还在收获最后一块土地,地头没有一位农民。长安区的“三秋”就在一片悄无声息中,接近了尾声。

原来眼前的这片麦田是长安区今年推广的“千亩小麦代管服务示范田”,为杜曲街道办事处三府衙村600多户村民所有。“地还是村民的地,但是播种、管理、收获都不用他们操心。”长安区农技中心副主任李波介绍说,示范田种植户和陕西汇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由公司进行粮食种植、田间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同时提供良种和化肥等基本农资,农户只需要为服务和农资买单就行,相当于请了个“农田保姆”。

李波扳起指头算了笔账,现在农户自己种1亩小麦,人工、化肥、种子等各种成本算下来大概是450元,而大型农业经营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雇工,成本自然比农户“单打独斗”要低。汇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料作物1亩地收村民340元,而长安区农技服务中心除了为示范田提供植保、测土配方施肥等免费服务外,还为示范田种植户1亩地补贴150元,等于农户种一料小麦只需要自己支付190元,就可以搞定所有成本支出。“而且,我们良种的选择,有机肥的科学配比,以及田间管理,都比大部分农户要专业,示范田里的收成也比普通的麦田要好,1亩地至少多收25公斤小麦没问题,这实惠显而易见。”陕西汇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爱峰说。

在杜曲街道办事处三府衙村,已经有很多人尝到农田“保姆式代管服务”的甜头。“跟公司签了合同,种地基本上不用人操心,我现在出去打工,还能多赚一份工资,实现种地、打工两不误。”村民杨培安说,打工的收入加上4亩多地的收入,可以让他一家人的生活更滋润。

不仅是对普通的农户,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加入“保姆式代管服务”更是搭上了致富的快车。在王曲街道办事处藏驾庄村,贫困户杜孝安没有劳动能力,生活一直没有起色,和长安区联合利农专业合作社签约后,解决了他家种地无劳力的大难题。“今年年底他家的1亩多地,两料粮食收入1800元没问题,来年我给他免费托管。”合作社理事长张爱军笑着说。

据了解,与现代化农业经营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约,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往年“三夏”“三秋”的忙碌景象已渐渐被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代替,农民种地越来越轻松。目前,像汇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利农专业合作社这样提供代管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长安区共有5家,全托代管服务直接覆盖农户3000多户。

新闻推荐

西安市城建系统直面《问政时刻》曝光的六个问题 组织整改 把治污减霾工作做好

《问政时刻》现场。(本组图片由记者杨力摄)■记者朱雪娇11月8日晚的《问政时刻》通过六个短片,曝光了西安市城建系统在城乡环境治理、建筑工地“铁腕治霾”、房屋建设质量、行政审批及...

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安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