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光盘行动: 从社会倡导到全民自觉的新风尚

陕西日报 2017-08-15 07:06 大字

本报记者 郑昊 实习生 李小雨 陈亚菲

在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54%的粮食浪费发生在“上游”,也就是生产、收获后处理和储存的过程。而46%的浪费发生在“下游”,也就是食物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的阶段。倡导节约、反对浪费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近日,记者就西安本地部分餐饮店和大学食堂进行调查发现,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成为整体消费市场的新气象。

餐馆:剩余菜品“兜着走”

7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安市东门外一家中式餐厅,虽然过了就餐高峰期,仍不时有人前来用餐。“服务员,把这些给我打包带走。”市民张女士说道。张女士点了一份“三秦套餐”,蛋花汤没喝完,她让餐厅工作人员取来饭盒准备带走。

记者在这家店里观察了半个小时发现,就餐的消费者几乎都将自己的餐盘清空,偶尔会有顾客将未吃完的饭菜打包带走。饭馆墙上和餐桌上张贴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节俭养德”等标语醒目可见,随时提醒消费者节约粮食,温馨提示购餐者将剩余菜品打包。

据了解,在多数小餐馆内,浪费程度较轻,大部分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餐。随后记者在规模较大的餐厅了解到,当餐桌有较多剩余菜品时,绝大部分消费者都会带走,服务员也会主动提醒消费者将剩菜打包。

高校:泔水桶“吃不饱”

餐饮店的剩菜剩饭少了,高校食堂的情况又如何?记者为此来到西安一些高校了解学生们是否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

在西安长安区大学城的某高校,该学校为倡导节约粮食推出了一款自助称量销售系统的“打菜神器”,即在每个菜盆下放置一台电子秤,电子秤与校园卡收费终端相连。师生们自助打菜后,系统会自动称量、计费、收费。“打菜神器”帮助学生按需取餐,杜绝了浪费,餐厅原来每天要倒13桶泔水,现在已大幅减少。

在西安另一所高校食堂,记者发现大多数学生未出现剩饭剩菜。在收餐台处,一个直径约0.5米、高约0.6米的泔水桶几乎是空的。该校食堂有三层,每层都有一个盛剩饭的泔水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这里的泔水桶基本都是满的,现在学校倡导爱惜粮食,同学们剩饭剩菜明显少了。

“过去经常有同学盘里还剩一半就倒掉了。我现在打饭时,会让打饭师傅少打一些,够吃就行。”陕师大学生小吴笑着告诉记者。大学生小赵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庄稼人,从撒种到粮食丰收,这过程她太熟悉也最能体会其中的不易。小赵在饭堂吃饭不仅自己会按量取食,还会提醒身旁的同学,尽量做到“光盘行动”。

西安一所高校的郭老师认为,一方面应培养公民的节约意识,弘扬尚俭之风;另一方面,“光盘行动”亟待拓宽广度与深度,使其向多层次、全方面发展,争取实现社会全覆盖。

新闻推荐

滦镇葡萄熟啦!

本报讯(李文化报道)秦岭脚下滦镇街道沣峪口沿线景色优美,山清水秀,在这片秀丽的土地上,孕育着一片一望无际的葡萄果园,成熟的葡萄散发出诱人的果香。近年来,长安区滦镇街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