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今年4月底,中宣部启动“***驻村调研采访”活动。在全国媒体范围内,选派百名新闻记者,扎根22个省(区、市)的百余个贫困村,历时一个月,与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感受***。我和同事张宇明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从5月8日至6月8日,我们吃住在长安区鸣犊街办晓村,走村入户,倾听贫困户的心声,记录扶贫干部的付出。
晓村是一个省定贫困村,地处长安与蓝田交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180余户700多口人,人均只有八分耕地。村民们世代以种植业为生,村里没有可以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按照户人均年收入不低于3015元的标准,目前,晓村还有3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各异,或因病或因残或因缺劳力。
要说,扶贫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事,只是十八大以后,尤其是目前正在开展的***,力度之大、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程度之高,可以说前所未有。拿晓村来说,自2012年市地铁办结对帮扶晓村以来,晓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初具规模。最明显的一点,全村的贫困户已由前些年的25户减少到目前的3户。
如今,在晓村开展***的是长安区农业局。按照***的要求,对每一户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队都要明确帮扶责任人,做到“一对一”结对帮扶。从逐户上门登记信息到仔细绘制“民情大数据地图”,从认真制作“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到与贫困户结“穷亲”,短短一个月内,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包括驻村帮扶工作队、街办包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在内的扶贫干部们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方面所做的努力。
对一个没有任何产业的贫困村来说,怎样发展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是***的应有之意。通过土地流转,对产业进行调整,带动群众致富,一直是以驻村第一书记胡智军为代表的扶贫干部们所期望的。一个月内,我们见证了晓村从最初的计划大面积种植核桃,到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后决定改种葡萄和桃树,再到邀请花卉企业到村里实地探访,力争“花开”晓村。这些,都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方面的积极探索。
拿晓村党支部书记李毕武的话说:“过去的扶贫有时多停留在表面,不像这几年的***,是动了真格、要见实效的。”在66岁的贫困户李生勤印象中,“城里来的人,真是贴心!”这几年,到他家的人越来越多,关心他的人越来越多,从单纯的送米、面、油,到帮他出点子、找路子,从“输血”到“造血”。
一个月匆匆而过,晓村扶贫干部们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心系群众、辛勤付出的身影,何尝不是全市乃至全省成百上千扶贫攻坚干部们的缩影?
祝愿晓村的明天会更好。
图/记者张宇明文/记者张志杰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蒋华)6月5日,由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与西安建工集团联合主办的“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发展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上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陕西省规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安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