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到哪儿锄头和油灯带到哪儿 王智:一个人的文保

三秦都市报 2016-12-04 00:00 大字

????一把锄头,一盏油灯,走到哪儿,锄头和油灯带到哪儿,成为了王智的象征

????王智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老物件

月日凌晨,位于长安区的百年老油坊遭遇大火,几乎所有老物件付之一炬。得知消息后,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幸好,我这里还保留着老油坊使用过的一些工具。”王智痴迷于非遗保护,十多年来,2部摄像机、3部照相机、4台电脑、7支录音笔,还有个移动硬盘、4万多张珍贵图片,成为他坚守非遗保护的见证。他每年大约有天进行田野调查,走过多个村庄,走访过多名艺人,为非遗博物馆积攒了2万余件藏品。

十年多来,由他挖掘、推荐申报成功的非遗项目,有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多个,一些民间艺人的生活轨迹,一些传统民俗的命运,多少因他而发生改变;“痴迷”非遗的他倾情拾“遗”,记录和见证了非遗保护从“曲高和寡”到走近寻常百姓的历程。

“误打误撞”与非遗结缘

这是记者见过最乱、最有“古味”的办公室,酒插子、鱼篓子、背架子、牛笼嘴……地上、沙发上、过道旁、办公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宝贝”。这些都是王智从民间征集来的传统手工工具。月日,来到王智办公室的时候,站在门口不知道如何下脚,最终只好“借用”单位同事的办公室开始了采访。

“年,大专文秘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经常写材料,大谈‘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写完自己都觉得虚,发个文件就保护好文化了?”从二十出头到而立之年,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的王智时常为“干文化工作,越干越迷茫”而焦虑不已。然而,此后的几次布展经历,却让他“误打误撞”与非遗结缘。

年,韩国庆州市举办世界文化博览会,王智赴韩参与筹备中国西安民俗展区,两个月里深受触动,“来自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多个友好城市参展,精致的民间艺术品琳琅满目,还有传统工艺、舞台剧、木偶剧、街道巡游等现场表演,而我们这个十三朝古都的展馆却显得单调逊色,难道西安的民间文化不够丰富?其实还是重视、挖掘得不够。”

参展期间,王智每天早早就赶到会场,游着、看着、问着、记录着。东亚邻国对于文化的传承与敬重,让他陷入深思,“举个小例子,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是什么?在韩国一家餐馆的酒旗上,我竟然轻松找到了答案,原来就是肉丝。”回国后,他作出一个决定:赴韩留学。“停了工资,还要赔钱上学,不管家了,是不是神经咧……”当时王智的月工资只有元,而留学一年要花费3万元,家人觉得他疯了。

年,王智成功申请韩国延世大学,“除了向亲戚朋友借的3万块钱,我什么都不带,只想开阔眼界,换个思维回来。”求学期间,他半工半读教人汉语,一小时收入接近半个月工资,“语言也是无形的文化和遗产,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实实在在的。”

回国的王智,对于民族文化,特别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多了几分理解和关注。他逐渐认识到,非遗是基因,是DNA,是文化血脉,保护非遗要从挖掘非遗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开始,从其根脉去探寻因果。他不再是浅层的挖掘,而是希望走进非遗的深层,走进传承人的生存环境,走进传承人们的生活,传承人的心里。几天后,他买了台二手笔记本电脑,大拇指厚,沉甸甸的——王智开始频繁下乡,进行民间艺术乡野调查。

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一晃十多年,走过的村庄有多个,调查的艺人人左右,为非遗博物馆内积攒了2万余件藏品,用坏的录音摄像设备一堆,累积的笔记、录音、录像、照片以及系列传承人口述史资料不计其数。

“这几天总是想起赵明老人,总想给他写点东西。我想起他的中山装、蓝帽子。想起他手里挥舞着连枷,在破旧的土屋后院指导儿孙们操练《牛斗虎》的场景……”这是王智在自己的“非遗日记”里写下的纪念文章,在十多年的田野调研中,他与许多老艺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远远超越了工作本身。甚至是签下了“生死状”,一辈子都不离开非遗。

王智和赵明老人的故事要从年第一次去周至县八家庄村讲起,那时,他连着跑了几个村调研,准备到八家庄了,车行至鹿马村就迷了路,在这个传说中赵高指鹿为马的村子,他找不到方向,迷茫中,他给赵明老人打了电话,电话里赵明老人说:“就在十字路原地甭动,等着。”不多时,七八个中年人和小伙子每人开着一辆摩托车来接他,事后,他才知道这些全是赵明老人的儿子、侄子和孙辈,于是,他的车前面有四辆摩托开道,后边、两旁各有摩托簇拥着进了村。王智谈到这儿时,笑着说“我当时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如同国家元首般的待遇。你看普通的艺人,多么朴实。”

牛斗虎是一种以打斗为主的民间社火,也是赵氏家族秘不外传的功夫绝活,已相传了多年,多斤重的牛头、虎头是需要多年的红拳功夫才能舞起来,并且一耍就是几个小时,它比南方的舞龙舞狮动作难度还要高。据赵明老人说,他家的娃都是从小跟着大人练红拳,小时候演牧童,或跟着打旗子、敲锣鼓,再大点练牛尾巴,长大后能练老虎头和牛头。年为了做赵明的口述历史,王智对赵明老人说要至少来次,他说你尽管来,吃住都管,没想到再去的时候,他突然得了脑梗,从医院回来就下不了床。年,就在王智带着志愿者在老人病榻前勉强做完口述史后,老人永远地离开了。

在十多年的调研中,由王智挖掘、推荐申报成功的非遗项目,有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多个,一些民间艺人的生活轨迹,一些传统民俗的命运,多少因他而发生改变。

非遗进校园让文化根脉触手可摸

一把锄头,一盏油灯,走到哪儿,锄头和油灯带到哪儿,成为了王智的象征。

月日,在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举行的年研究生学术年会第五场专家报告会上,王智应邀为师生们作了题为“触摸文化根脉讲述中国故事”的学术报告。“我很乐意成为大家心中的教授,我希望能够把草根讲台深入到每一位同学的心中,我希望在学校给予的平台上,我们共同完成一种非遗深度进校园的实践。”讲座现场,王智特意带来了酒篓子、社火芯子、走马灯、剪纸等多件精心挑选的非遗实物和张第一线非遗照片,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厚重的陕西民间文化,与师生们一起触摸和感知文化遗产根脉的末梢,触摸传统、感知传统、体验传统,进行互动交流及思想、理念和精神的碰撞,促使更多人了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此前,应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邀请,王智到学校进行了一场“触摸文化根脉”的非遗讲座。学生们不认识来自山区的背架子,把谢村黄酒最古老的酒插子当成了鱼篓子;一件小小的现代工业编织袋把几千年的度量衡“斗”挤出了现代生活,孩子们只知道车载斗量、才高八斗,不知道斗为何物?在3D打印时代,我们奶奶的油灯复印机怎么复制样子?古老造纸的十进位计数工具和杆秤的十六两进位包含古人怎样的信仰习俗?榨油、造酒、烧陶、做鞋的工具中有什么发现……

“我带去了件传统手工工具,我希望讲坛不要搞成台上台下,不要搞灌输式,而是直接深入到学生中去,每个人都可以伸手触摸,上台下台演示,随时提问。”当学生们兴奋地拿起一件件传统手工工具,高高举起的时候,王智也和学子们高高举起奶奶的微弱火苗的油灯,举起“一头挖出兵马俑”的头。在王智的眼中,油灯和头是一种象征,一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与土地,用头精神挖掘创造,一个是油灯下奶奶祖奶奶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生活,油灯的光芒比不上熊熊火炬,却可以点亮我们敬畏传统的心扉。

我这一辈子是要为这项事业献身的

“从近几年非遗保护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大众对非遗在认识上比以前提高了,传承人受到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王智说,对于非遗保护,全国各地的方针都各不相同,处于摸索阶段。但他认为非遗的保护绝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最重要的就是要立足于人民群众。“非遗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它来自生活,自然也要返还于生活。一定要走近群众,走群众路线,非遗才能搞好。”

“对于手工艺来讲,赚钱当然是最简单直接的保护方式。国家给你一点保护资金,希望你把这个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做得更好更地道。但是现在有很多产业化的倾向,我觉得这样不对。”在王智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如果我们一路走过来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房子,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说的都是一样的话,穿的都是一样的T恤衫,那就没有文化多样性了。为什么我们现在爱去苗寨,爱去贵州、云南,因为这些地方他们的生活方式跟我们不同,这是它吸引我们的原因。如果全世界都同一化了,那这个世界就没有意思了。各地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恰恰反映了人类的生活,人类因地制宜的智慧。保护我们的非遗,也是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维护我们的民族特性。”

“很多人一提到非遗保护的困难,肯定是缺钱嘛,有钱就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有钱之后,矛盾就多了。比如两个人都是一个手艺的传承人,那钱少的那个人就会说了,凭什么他钱更多?看着别人钱多就会眼红,专注于市场化盈利化后,传统就会变味了。没钱的时候大家还能一起,有钱之后,反而不一样了。”王智坦言,非遗保护更多的时候需要意识和观念的改变,对传统文化的敬畏。“非遗把我改变了,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温度,让我有了自信,我这一辈子是要为这项事业献身的。”

文/图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六气”凝聚 助推陕西旅游释放洪荒之力 ——2016中秋假日旅游市场盘点

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陕西旅游以三天接待境内外游客1003.01万人次,旅游收入46.78亿元的骄人成绩,再次引爆金秋旅游市场。除了众所周知的央视中秋晚会,全省各地市推出的各种节庆活动、针对客源市场的...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