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秦岭生态 让绿水青山永续
大美秦岭记者王健 实习生李新萌 冯钰婧 摄
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永续,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安的重大需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
2012年7月,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市委提出了要抓好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其中就包括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年来, 西安市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持续推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
依法治山护山,出台实施有关规划和条例,让秦岭保护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对202栋违建彻底整治,给全国38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西安方案”;对166公里环山路、48个峪口实施了整体绿化、亮化和美化……
作为西安生态屏障、水源之地的秦岭,如今更加碧绿苍翠,已经成为市民游客感受和体验美丽西安的好去处。
长效机制 秦岭保护已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施行,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入了“法治”时代。
据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郝福京介绍,在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市人大积极推进立法进程。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定秦岭保护条例列入了当年的立法计划,开展立法工作。历时一年多时间,经20余次、四上四下大的修改,同时又面向社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13年7月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于当年10月1日起颁布施行。条例颁布一年后,市人大又对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执法检查,以不断加强对条例的落实督查。
在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这部地方性保护法规与《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法规合力为秦岭保护编起了一道“法网”,让曾经日趋“紧张”的“山”“城”关系,慢慢得到修复。
同时,在《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又编制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十余部与法规相配套的诸多约束性规划,划定了生态红线、建设控制红线,确定了生态保护区四至界限,建立了界碑标识。
为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进一步优化,2015年底,西安又启动了“多规合一”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空间规划冲突、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等现实矛盾。
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建立起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的保护目标。
主动作为
全方位整治提升确保一山碧绿
“在专用自行车绿道上骑车感觉真好,安全又惬意。”7月13日上午,西安的气温并不高,市民周云龙和他的同事一起,到环山公路上骑车锻炼。在户县7公里绿道上,他一边悠闲地享受着骑行的乐趣,一边欣赏着秦岭北麓的美景。这条绿道,已经成为许多自行车爱好者的首选目的地。
四年来,西安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全方位整治提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目标已经取得实效。
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秦岭办党组书记焦维发介绍说,在实施生态环境提升的过程中,西安市按照“一年有模样,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和“一条绿线穿到底”的工作思路,严格实施秦岭北麓西安段浅山区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方案九项工程,投资4.68亿元进行环境提升改造。重点推进《2014年—2016年秦岭生态保护区项目实施计划》,实施抢救保护、优化提升、公共服务3大类10个方面108个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投入7.03亿元高质量推进环山路两侧166公里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截至今年5月,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
2012年,西安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秦岭北麓8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河道采砂秩序,不再办理采砂手续;在黑河金盆水库增殖放流鲢鱼、鳙鱼、草鱼等生态型水质调控经济鱼类,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4年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近20处,沿山污水日处理能力12万吨;治理河道18条;2015年全市13条河流30个断面的整体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下降了47%,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达标率为100%。
与此同时,不断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市国土局矿管处处长郑世骅介绍说,近年来西安市严格执行《西安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20年)》,持续开展对秦岭非法采砂采石的严厉打击,2015年,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全部取缔到位;有序关闭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由2004年的106个合法矿权减至45个。4年来,已关闭矿山40个。到2020年底前,采矿权控制在17个以内,全市矿山数量比2014年减少72%,达到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西安方案”
依法打击违建秦岭保护呈现新局面
2014年,西安对秦岭北麓202栋违法建筑进行了成功处置,无论从整治规模、执法程序,还是惩罚方式上,都具有范本意义,为全国38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西安方案”。
针对近年来在秦岭北麓违规私自建房、侵占林地耕地愈演愈烈的态势,2014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依靠法律,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把紧最后一道关口,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了崭新局面。
“以前这里有十来栋别墅依山而建,后来全都被拆除了。”记者在长安区滦镇石峡沟村采访时,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当年的别墅对秦岭的环境来说确实是一种破坏,不过现在好了,经过整治原址上已经长出了草,种上了树,相信过不了多久,就又会恢复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祥峪村记者看到,原先矗立在山路两侧的多个别墅也已不见踪迹。“秦岭不是哪个人的私人领地,如果大家都乱搭乱建,没有章法,那还怎么保护好生态环境,怎么向子孙后代交代。”对于拆除违建,市民穆先生拍手称赞。
在拆除秦岭违建,遏制圈地建房的“战役”中,到底可提供怎样的“西安方案”?对此,曾全程提供法律支持的市法制办副巡视员魏增志表示,首先是执法必严,堵疏有道。在全面普查违建的基础上将法律落到实处,不留死角,坚持程序正义,确保被处罚人的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让受罚者有冤可诉、有错即改;为化解部分被处罚人的对立情绪,成立相关工作组进行疏导,实行人性化执法。
其次是人事双查,防止死灰复燃。在依法处置违法建筑的同时,按照“人事双查”原则,追责到人。据悉,整个过程给予205人党纪政纪处分,打破部分人“法不责众”的念想,形成了较大的震慑力。
最后,疾风迅雷,不拖不沓。从2014年10月16日起,西安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各界立下“军令状”:11月底以前全部整治到位。以“快立、快审、快结”为原则,达到依法加快整治违建的目标,实现从“看着权力脸色行事”到“看案情行事”的转换。
感恩秦岭
保护生态环境理念已深入人心
“每年,都会有多个民间社团组织志愿者到秦岭里面捡拾垃圾,大家都有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市秦岭办法宣处处长刘兴让对记者说,就是平时,一些登山者也都自觉地把垃圾带回来,为陕西的“父亲山”秦岭当一次“清洁工”。周云龙表示,相比过去来说,现在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许多游客在玩完之后都会顺手把产生的垃圾带走,把原地打扫干净。
“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浮于表面,但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焦维发说,如何保护,刚开始也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别,一些人主张实施秦岭的严格保护,严禁开发利用,而沿山群众和政府则希望利用好秦岭独特的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此,2013年市秦岭办提出:“秦岭保护不是维持现状、被动防守,还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修复、改造和提升,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实现主动的、增长式、资源整合式的保护。”秦岭保护实现了严格保护与主动保护的有机结合。
四年来,西安市始终坚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富民工程相结合。2013-2015年,西安3年扶贫攻坚工作中,全市涉贫镇(街办)共72个,秦岭保护区内就有40个,占总数的56%。为尽快帮助秦岭地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取代传统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蓝田核桃及长安区现代农业为代表的规模农业;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和采摘旅游为依托的农家乐经济模式;进行蓝田县玉山古镇、葛牌古镇和周至县厚畛子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建设,推进户县化羊庙、阿姑泉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灞桥区洪庆山风情小镇;对6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8.4万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加强水源保护,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同时,大力发展秦岭生态旅游经济,与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关中平原旅游带优势互补,共同构成西安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框架。依托6个自然保护区、14个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8个旅游景区、2个地质公园及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古迹、6个佛教宗祖庭、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宗教寺庙,开发旅游资源,突出“秦岭山、水、森林自然美与古长安悠久历史文化美”相结合的地域特色。建设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核心,向东西两翼扩展的沿山文化旅游带,辐射和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宁愿在发展上适当稳一点,也不要破坏生态环境。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进入新阶段。
护一山碧绿,守一城安宁,正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而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也永无止境,这种行动永远在西安人前进的路上,这种保护必将为成为一项惠及西安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记者 赵辉
新闻推荐
魏民洲上官吉庆在参观丝博会暨西洽会西安展区时强调 做强产业扩大招商引资 聚焦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本报讯(记者于京玄)5月13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市长上官吉庆在参观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西安展区时要求,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丝博会和...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