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传统习俗在改变—— 陕西农民过年新气象
本报记者 乔佳妮
猴年春节,陕西农民在祥和欢乐的佳节里,处处呈现出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生活、新的时尚,悄然改变着传统的风俗习惯。
开着汽车去拜年
春节期间,城固农民开私家车走亲访友的越来越多。
大年初二一大早,三合镇陈丁村农民秦治林一家就开始忙碌,准备去孩子的姥姥家拜年,妻子陈建平把预备好的礼物装进后备箱里。秦治林一边擦拭车子,一边高兴地说:“以前去拜年都是骑摩托车,把孩子冻得够呛,今年开车拜年,感觉就是不一样。既方便又舒服!”
老秦告诉记者,这辆车提车时不到14万,自己种了17亩大棚,一年的收入买个车还有剩的哩。“去年全村就新添了18辆小汽车呢!”
据村主任吴儒林介绍,现在村里买私家车的农民越来越多,而且车的档次也越来越高,这都得益于大棚收益的连年提高。
目前,城固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8.4万亩,设施蔬菜面积2.2万亩,蔬菜年产值达到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带动菜农每年户均增收850元,小蔬菜做成了大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网络拜年成新宠
在西乡县农村,群众观念的转变也带来拜年方式的新变化。
农历正月初六,杨河镇土地坪村年过五旬的李大叔,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自己收到的“红包”,并写下一句话: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新的一年“芝麻开花节节高”!小康路上齐奔跑!
和以往带着沉甸甸礼品或发纸质红包等方式不同,今年通过网络“赶时髦”拜年发红包的农民日益增多。
“以前的同学好友,几年才能聚齐一次,现在QQ、微信、支付宝等都能发红包,就在群里玩发、抢红包游戏,不仅热闹,还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感觉就像回到了童年时代,也很有过年的感觉。”一位回乡过年的村民说,“虽然每次抢红包只有几块、几毛甚至更少,但其乐融融,让人觉得无论相隔多远,都犹如团聚在一起。”
不少村民认为,网络拜年,不仅省去了长途跋涉地来回路费和时间,还能便捷地“走亲访友”,互致问候。即使平时疏漏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网络,加强感情联络。尤其是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传播,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络花样翻新的拜年,印证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自办“村晚”年味浓
初一晚上,一场村民自筹自办的“村晚”在划船、拔河、爬绳等竞技节目中拉开帷幕。
当晚,西乡县子午镇段家营村唐兴寺广场,好不热闹。村民们成了运动场上的“健将”,参赛者个个精神抖擞,争先恐后,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绝活,不时赢得乡亲们阵阵热烈的掌声、欢呼声。
随后,文艺演出正式开始。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34个节目轮番上演,参与表演的60余人里,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年仅3岁。央视星光大道演员迈克鸿飞的一曲《汉中魂》,将晚会推向高潮。尽管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精致的装扮,但简朴的“村晚”却让快乐在每个人的心中流淌。
“回家后能让乡亲们热热闹闹地过大年,也算是为乡亲们做了一点事情!”从广东打工回家过年的一位村民说,“村晚”的筹备,是在他们的倡导下,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企业、老板、致富带头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通过唐兴寺微信群、QQ群等方式,联系外出务工人员63人,自发筹资近3万元,大家义务投劳办起的。
一场“村晚”,凝聚人心。村民们说,“村晚”一改过年打牌赌博、划拳喝酒的不良习俗,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
春节期间“不打烊”
春节期间,长安区农民打破“不过十五不下地”的旧习俗,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同时,纷纷忙碌农事。
2月15日,正月初八。“小耶,把水量调小点,小心把草莓冲坏了。”正在魏寨街道腾飞温室草莓基地忙碌的青年职业农民贾渭涛说,“春节假期光草莓礼盒就卖了800多盒,毛收入8万多元。”
在一间温室大棚,已经摘完第二茬果实的草莓,“喝”着从滴灌管道流出的营养液,正在休养生息。在另一间大棚里,颗颗熟透的草莓果实挂满垄间,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采摘、装盒。贾渭涛说,为了不让草莓销售断档,大年初五他就开始集合工人干活,为元宵节的大订单忙碌着。
正月初七一上班,滦镇街道红庙村的村民,就把送科技上门的区农技中心的专家围在了田间地头,详细询问开春果树管理的相关技术知识。葡萄种植大户罗三民,拿来一棵病害幼苗让专家诊断,对症下药。蔬菜种植户也纷纷请专家“上门义诊”……
新闻推荐
打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这张好牌—— 3年内,西安乡村旅游人数和收入将年增20%
本报讯(记者王罡)乡村旅游是扶贫工作的一张好牌,日前,记者从西安市旅游局获悉,未来3年,西安市将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市场开拓等举措,全面扶持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旅游人数和收...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