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安:产业扶贫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陕西日报 2015-12-05 20:39 大字

    本报记者 肖杨 通讯员 崔磊

“五年前的日子,恓惶得不忍看。”那时的张存礼一没钱二没力,“40来岁正干活时害了一场大病,眼见着村里人都出去打工了,干瞪眼没办法,守着4亩包谷地一年收不上几百块。”可如今,不说别的,单看张存礼家3间2层的新房子,就知道他的日子变样了。“想知道我咋富的?嘿嘿。”他还卖起了关子,“你到咱各个村子里转一圈,就跟看电影似的,几个镜头就全明白了。”

认准人群 找出穷因

张存礼是西安户县石景镇潭峪口村村民。“几年前,村干部领着市上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进了俺屋的门,详详细细、原原本本地跟我聊了大半天,把我日子恓惶的原因给问了个明白。”张存礼不知道的是,从那时起,他的穷根穷因已经被清楚记录在档。

“2013年,西安市扶贫办对全市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875元的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识别认定,并将每年要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按镇村逐一统计核实。谁家是贫困户、贫困到什么程度、致贫的原因都清晰明确,给下一步***夯实了基础。”西安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市574个贫困村、36.6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建档立卡,并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分别制定了产业扶持、移民搬迁、能力提升、困难救助和保障兜底等针对性扶持措施。

“***的第一步就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西安市扶贫办工作人员说,“我们摸清了贫困残疾人、老年人、大病患者和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中职生)等五类特殊贫困人口底数。并针对每一户贫困的原因,实行不同的帮扶措施,形成措施到户精准。比如,对有劳力有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产业扶贫模式,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带动贫困户增收。对没有劳动能力缺乏发展能力的五类特殊贫困人口实行了政策救助兜底脱贫。”

五年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全市建立了包含医疗、养老、低保等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目前,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20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对接,两线合一。

花好资金 因地制宜

“如果你春天来,一望无际的桃花开满山野,美得呀!如果你夏天来,粉粉嫩嫩的荷塘景色,美得呀!如果你秋天来,鲜桃管够吃,从七八月份吃到秋后!现在冬天你来了,虽然看不到景,可这池塘里全是白生生的藕,一亩卖六七千,钱挣得美得呀!”说起西安长安区王莽清北村,村书记徐养正一口一个“美得呀!”

五年前还是贫困村的清北村,300多户人家零零散散种的桃树、包谷、玉米,人均收入2000来块钱。2011年,清北村实行整村推进政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水泥硬化道路、蓄水池、铺设管道、修排水渠、安装路灯、村道绿化……这些硬件环境的提升让整个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徐养正说,“更关键的是,随着政策的支持,我们认清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清水村水利条件好,周围有8个水库,都是最干净的清泉水,最适合种清水莲菜。再加上水土气候适合种桃,我们就因地制宜,旱田种桃、水田种莲,清北村实现了全区第一个无粮村。”

种桃种莲除了收成时能卖好价钱,更收获了意外之喜——带动了乡村旅游。“每年的桃花节时,城里来赏花的游客一波接一波。长安区把清北村纳入九大特色农家计划,成为桃园农家。”徐养正指着一排排漂亮的农家院,“你看,我们这好多人家发展了农家乐、采摘园,收入蹭蹭往上涨。”

像清北村这样“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因地制宜的扶贫方略不仅真正给农民找到了产业发展的门路,也让每一分钱都花到了实处。2011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各类投资40亿元扶持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实现工作管理、规划计划、项目资金、帮扶责任、监测考核“五个到村到户”,全市基本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渠道,扶持发展起了蓝田杨寨、周至老堡子、户县胡家庄等一批产业发展典型村。

 建立机制 长远发展

走进西安户县石景镇潭峪口村,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遍布山坡,记者心里猜得八九不离十,张存礼的脱贫致富的秘诀应该就是葡萄。“你猜对了一半。”张存礼说,“确实是靠种葡萄,第一年三亩地就卖了2万8,第二年卖了8万6,第三年就上了10万块!葡萄产业让我脱了贫,可是能让我踏踏实实长远发展的还是农业合作社和休闲观光园。”

张存礼说得有理。靠农民单打独斗搞产业毕竟财力物力人力都有限,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发展,但建立农村合作社机制,引进社会资本搞产业投资就形成了合力。如今,潭峪口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又在县里的支持下规划建起了九华葡萄产业休闲观光园,打出了“九华琼珠”的葡萄品牌,开阔了市场。

成立合作社为农民发展产业建立了长远机制。周至县王家河镇东涧沟村靠养“关中黑”猪、养土鸡搞起了养殖业,靠种猪苓、核桃搞起种植业,一年时间只有80多户的村子就增收了70来万元。10月16日,东涧沟村第一个专业合作社“东东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产业扶贫迈上了新台阶。

“农业合作社给贫困户解决了钱的问题。”西安市扶贫办王春明处长说,“全市每年投入1000万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市财政拿出资金1000万元,与区县配套资金共同作为担保金,按1:5的比例撬动银行资金,面向全市贫困户投放低息贷款。”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则给农民解决了后续发展动力的问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了水、电、路、信息和环境改善等工程建设。在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加大了贫困地区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发展力度。全市贫困村农村客运至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安全用水普及率达到95%;农网改造和三电网络(电视、电话、电脑)基本全覆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标准化率达到70%,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健全了涉贫县(区)、街办(镇)、贫困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建立健全了包含医疗、养老、低保等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政策兜底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子,产业扶贫拔穷了贫困户的穷根子。

“你看,俺脱贫致富的原因看着简单,就是种了点葡萄,但是咱自己心里知道,”张存礼一边说着一边点头,“政府做了不少事,这政策那政策的,不是一句话说得清,咱们农民心里有数。”

新闻推荐

西安将赴甘、青、新招聘342名编制内医生

本报讯(记者李艳实习生乔洁)3月22日,记者从西安市人社局获悉,西安市人社局、卫计委将于3月22日至28日赴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招聘342名事业编制内的医生。据悉,此次招聘单位有西安市第八医院、西安...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