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华商影像 90岁还在开门修表 88岁坚持每天钩织生活用品……西安4位耄耋老人:我劳动我快乐

华商报 2015-05-01 18:30 大字

4月27日,86岁老人肖长旭在干活华商报记者 袁琛 摄

“老了老了,还能干活,不麻烦别人,活到老学到老,晚年就更美满了。”一位耄耋(màodié)老人说。

耄耋,指八十岁的老人,通常泛指年纪大的人。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者越来越多,而且自食其力仍在劳动的长寿者,也越来越多。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华商报记者选取了几位还在“工作”的老人,分享他们对待生活的健康、谦和、乐观、享受等乐在劳动中的态度。

杨志龙 88岁

几十年来每天都钩织

杨志龙,住在西安市碑林区。他退休前做采购、出纳等工作,23岁时学习钩织,并发展为手艺。几十年来,他不顾别人的看法,坚持每天都钩织生活用品,有帽子、坐垫、裙子、披肩,一部分给家人用,还有一部分卖了补贴家用。

杨志龙说:“6点起床,自己做早饭,然后去公园钩织,午休后就去城墙或者大雁塔人比较多的地方逛一逛,晚上回家孩子就把饭做好了,吃完饭就睡觉,生活很规律。”

肖长旭 86岁

厨师退休回家种菜

肖长旭,住在蓝田蓝关镇。他以前是蓝田县医院食堂的厨师,退休后又在西安做了20多年的厨师,年龄大了后回家,闲不住,老人就地里种点蔬菜,满足一家6口人的蔬菜需求,他说:“自己种的菜,放心,吃起来也香。”

肖长旭老人每天6点半起床,吃完早饭就去地里干活,中午11点回去,吃完饭午休,3点以后再去地里干活,下午吃完饭,晚上8点多就上床睡觉,生活很规律。老人说:“吃饭要以清淡为主,心情保持舒畅、适度运动,就能健康快乐”。

陈绍霖 90岁

早上7点半就开始修表

陈绍霖,住西安市长安区。眼不花、耳不聋、手不抖。他15岁学修表,1985年退休后继续修表,工作时间精准得像一块块走时准确的表一样。

陈绍霖老人每天6点多起床,到街头吃个早点,7点半就开门修表,中午休息后,2点上班,下午5点多下班。陈绍霖老人用冷水洗脸,每天晚上吃过晚饭,看完新闻都要散步1小时,生活很有规律。陈老先生说:“少吃肉,多吃蔬菜,天天锻炼,心情舒畅,健康长寿就不难了。”

夏云 88岁

一生研究不间断

夏云老先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住西安市碑林区。他曾在国内外17所院校应邀讲课,2010年83岁正式告别讲台后,自己在学校申请了办公室,继续为学生答疑解惑做研究。

夏云说:“我最早研究房屋建筑学,随着社会发展,研究方向转变为节能建筑,21世纪又提出建陆地与海上的丝绸之路,就组织团队研究生态文明建筑,跟随着形势发展要求来研究。”

夏云老先生7点半起床,自己做早餐,上午在办公室忙碌,中午和下午和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 

新闻推荐

西安10部门已经或准备排查外墙瓷砖掉落隐患征集外墙瓷砖安全隐患,华商报新闻热线4天接到427条线索

自6月10日,西安市长安区绿园十字升平大厦下,一名13岁男孩不幸被大厦18层外墙脱落的瓷砖剥夺生命后,华商报对瓷砖隐患开始持续关注。根据市民提供的大量“掉瓷砖”线索,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这样...

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安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