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问做到群众心坎上 小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朱名宏
本报记者谢韵通讯员李咏蘅
“我认为社会科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社会科学理论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方向,而决策的实践则能助推理论不断完善。”谈及在建党百年之际如何让社会科学发挥更大作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朱名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出生于1960年的朱名宏是梧州藤县人。秉承着对知识的渴望,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考取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后又去到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学府进修。“当时区域经济是一门热门学科,而且这个学科对实践的指导性很强,因此,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专攻这个学科。”朱名宏回忆道。
然而,朱名宏当年求学时,网络并不像现在这般发达,很多知识要靠自己去找资料慢慢钻研。令朱名宏感到幸运的是,当时他跟着导师参与了上海区域经济规划等各种规划研究,得到了许多知识运用与实践的机会。在众多学术交流及个案研究中,朱名宏一点一滴地累积着自己对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并陆续在《世界经济文汇》《上海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写论文是检验学识的重要途径,而个案研究则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朱名宏说。
谈及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个案,令朱名宏印象最深刻的,是2006年至2007年他参与的藤县县城总体规划设计。朱名宏记得,2005年藤县县城建成区规模才4.2平方公里,县城城区人口约6.5万人,县城规划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我们的学术团队针对藤县的现状,在县城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上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藤县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组团的建议。”朱名宏说,当时他们学术团队提出了河东组团、河西组团、津北组团、赤水组团等七大组团。藤县县委、县政府对学术团队为藤县做的规划设计及发展建议十分认同,并积极落实。如今,朱名宏及团队当年提出的七大组团已经基本实现。
用理论服务社会发展
除了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朱名宏对人力资源也颇有研究。他创作的《人才激变: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一书,在2004年获国家人事部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
朱名宏告诉记者,人力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重大。以广东省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广东省虽是经济大省,但其在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并不突出。随着人口流入,更多智慧之花在广东盛开碰撞,使其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进入飞速发展时代。“以前讲人口红利,现在依旧要讲。”朱名宏说。为此,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任职的他于2008年提出,将广州打造为国际人才港湾;近年又提出国际人才驿站的构思。目的就是通过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朱名宏认为,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关系密切。进行此类社会科学的研究,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朱名宏说,社会科学已不再单纯停留在学术研究领域。在“十四五”开局之时、建党百年之际,社科人应将学科研究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学问做到群众心坎上,为地方党委决策科学化贡献力量。朱名宏建议,梧州市可充分发挥社科人才的作用,加强与北上广深等地区的高水平专家的交流,活跃思想、大胆创新,大家一同为城市建设发展出谋献策。
新闻推荐
聚焦重点工作务实建言资政 黄振饶到藤县调研陶瓷园区无水港建设情况
本报讯(记者谢韵)5月18日,市政协主席黄振饶率队到藤县调研陶瓷园区无水港建设情况,并召集有关部门、企业开协商会深入交流。...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