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事 陆羽精神照耀“三鹤” 开栏语

梧州日报 2021-03-22 06:43 大字

何志强见证了梧州六堡茶的复兴历程。

“得闲去饮茶!”这是梧州市民见面寒暄的一句口头禅,背后是与茶密不可分的生活日常。一片叶子,从高山走来,最后在茶客口中散发芬芳,凝聚着茶人匠心。为此,本报“社会写实”版面开设《茶人茶事》栏目,由茶人讲述茶缘、茶心、茶梦,带领读者细嗅每一缕茶香背后的故事。

邱洁玲 王清 文/摄

何志强端坐在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梧州茶厂)一楼陈列馆的饮茶区,他一边品茶,一边与远道而来的中国茶叶品牌金芽奖评选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李飞介绍三鹤新款六堡茶的特点。阳光温暖明媚,六堡茶金花绽放在显微镜底下,茶香在空气中轻轻漫开,何志强说话带着诗意,他说:“每一款六堡茶,都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等待。从孕育到长成,从土木到金火,从沉寂到复活于水。”

何志强是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文化顾问,现年59岁的他身上的头衔很多:高级农艺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黑茶工作组组员、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西茶叶学会副会长……但是,在这些身份当中,何志强喜欢把自己称作茶人和“三鹤人”。

大刀阔斧改革,度过“最困难的冬天”

熟悉何志强的人都知道,他热爱家乡的六堡茶,他放弃大学校园优越的工作环境,从三尺讲台走下来,到企业投身经济建设。

何志强是梧州藤县人。1982年,他从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执教十年后,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何志强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从业20多年,从一名供销科业务员,到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文化顾问,何志强见证了梧州茶厂艰难探索、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复兴历程。

1994年至2004年,是茶叶市场低迷时期,也是梧州茶厂转型时期。由于国家税制改革、梧州发生洪灾、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梧州茶厂1994年首次亏损60多万元,1995年亏损40万元,随后一直处在勉强维持企业生存的状态,后转入为生存而博弈的艰难行程。

面对茶叶市场的疲软和企业内部的乏力,何志强和梧州茶厂领导班子一道,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工资制度、用人制度和劳动纪律等方面着手,打破固有的规则藩篱,充分调动了全厂上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压缩铺货销售、出租闲置厂房、允许富余职工离岗退养或停薪留职等措施,防范经营风险、精简人员、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度过了梧州茶厂“最困难的冬天”。

2000年12月,何志强升任党支部书记,他继续配合厂长抓管理、挖潜力、带队伍、保稳定,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推进企业各项工作。2001年,梧州茶厂获得自营进出口资格,开始自营出口六堡茶。

参与地方标准起草,深挖品牌文化

2005年,随着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风靡全国,传统侨销黑茶六堡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沉寂多年的六堡茶迎来了发展机遇。

2005年8月,《茶叶信息》刊登了何志强撰写的《六堡茶在梧州悄然兴起》的消息。2006年,梧州茶厂荣获广西工商局授予“连续十八年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企业“三鹤”商标首次荣获“广西著名商标”。2007年,何志强先后参加广西地方标准《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的主要起草工作,并在《中国茶叶》2007年第4期上发表了《弘扬六堡茶文化,做强六堡茶产业》论文。

何志强说,他最佩服的人是唐朝茶学家陆羽。他认为,在同时期的茶人当中,陆羽或许不是最高超的茶人,但是,陆羽执笔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影响深远。

除潜心钻研六堡茶文化以外,近年来,何志强多次组织茶厂职工撰写“我与‘三鹤’的故事”征文活动,他自己也在不停地挖掘“三鹤”的品牌文化,还以“三鹤”为名,谱写厂歌,撰写书籍。

2014年,何志强荣获“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创新企业家”称号;2015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何志强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他先后荣获广西茶文化研究和推广突出贡献先进个人、“陆羽奖”第十一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2018年度梧州市优秀产业工匠等称号。

李飞曾两次慕名前来梧州考察六堡茶企业。李飞说:“何志强是用陆羽的精神,为宣传和培育“三鹤”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自“三鹤”两届荣获“金芽奖”这一中国六堡茶标志性品牌荣誉后,其生产、销售、企业文化、市场竞争力、消费者认可度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品牌价值双丰收的骄人业绩,成为中国茶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一匹茶界品牌“黑马”之一。

新闻推荐

为脱贫户修缮房屋设施

本报讯(记者纪荣兰通讯员张嘉辉李常旺)“这些扶手护栏都已破损多年,家里人每次上楼梯都要小心翼翼的。这次多亏了帮扶单位和...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