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窑的余温
卢颖莹 广西作协会员,梧州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曾刊发于《中华辞赋》《散文选刊》等刊物,有作品获奖。
卢颖莹/文
我跨过溪流越过田野,向前面那片被当地人称为中和老街的村庄走去。藤县中和村,村子就是古窑遗址。这条瓷器碎片铺就的街巷,宽不过六尺。中和街里,青砖楼房,泥砖瓦屋,错落有致。
老街道,老瓷片,老房子。中和老街的那些古老泥砖瓦屋,与两广地区常见的泥砖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防水浸淹的墙基不是常见的鹅卵石,而是用一个个陶瓷匣钵砌成。我把它称之为匣钵墙泥砖屋。斜阳映照着狭窄的街巷,一位中年汉子荷锄而行,他消瘦的身影正好投射在匣钵墙泥砖屋上。那一人多高的匣钵墙基,层层叠叠。灰黑色的匣钵,恰似一个个从远古走来的陶工。
中和老街不长,中和人的热情却绵长似窑火。那位从中和老街走出来的中年汉子,本来已经走进前面那片菜园子了,他扭头看到我还在盯着匣钵墙泥砖屋不肯离开,便又回转身向我走来。一番自我介绍后得知,这位人称“邓三”的汉子,对中和窑的点点滴滴熟悉程度,不输考古专家。就在这田野乡间,邓三滔滔不绝地给我作了一场生动的中和窑“专题讲座”。
我跟随着邓三的脚步,一起走进他家菜园。他笑着告诉我,他和妻子就在附近的中和陶瓷产业园工作。这时,恰好邓三的妻子阿英来菜园找他。听到我的问话,阿英一脸幸福地告诉我,村里至少有大半劳动力都是陶瓷厂员工,其中包括一些贫困户。现在,在园区工作的贫困户全都脱了贫,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邓三脸上的笑意,阿英幸福的话语,甚至地下那些瓷器碎片,都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就像头上那轮南国初春的太阳那样温暖。
我想,这大概是中和窑的余温吧。
新闻推荐
留村花海成为网红打卡点。黄宇摄金黄色的风铃花在阳光下争相斗艳。黄宇摄阳光明媚,春意正浓,藤县和平镇都坡村留村种植的百...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