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话取暖
周云
大雪,意味着天气变得更冷了。这使我想起了早些年在藤县农村老家拾柴火的情景。那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家冬季烧水和做饭,用的都是木枝、木柴、木根之类的柴火。我们兄弟姐妹的防寒衣服特别少,为了御寒,母亲往往在家设一个火盆,供我们取暖,生火材料则是木根、竹根、木薯根等。
那时候,每到深秋,母亲几乎天天都要唠叨:“我们得多备些柴火,要不然天冷的时候拿什么取暖?”于是,一到周末,我便和同村的伙伴到村子附近的竹林里,挖砍掉竹子的竹根,或到山里打柴,留作天冷时烤火取暖。木柴拾得多了,我会兴奋不已并告诉母亲,让她放心。
那时冬天,凛冽的东北风刮得门窗叮当作响时,母亲准会拿一个破旧的烂大镬,把稻秆、树枝、木薯茎等折成小段儿,在旧镬里点燃,供我们取暖。等火足够烘了,再加入木根或竹根,红彤彤的火苗,拴住了小孩子和成人们外出的脚步,家人便借此机会叫我们刮新挖回来的木薯,母亲一边刮木薯,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每到大雪来临之时,我们家还是会用父亲平时用木柴烧成的木炭生火取暖。大雪时节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总要拉着他们到炭火堆边坐下来聊天:“来,烤烤火!”就像是盛情的款待。
那时我们几兄弟姐妹们,还常围着炭火“做家庭作业”。坐在小板凳上,把几个红薯或芋头沿着炭火口摆着,隔几分钟用铁火钳子翻一下,生怕烤焦了。外出劳作的父母刚回家,往往就是坐在暖融融的炭火旁烤烤搓搓,温情满满。
时间踏入2000年以后,我的老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绝大多数家庭都用上了电热炉、电炒炉。这种电热炉,能做饭、烧水还能取暖,渐渐就成了冬日房间里的主角。电热炉旁,父亲会因为冬日里没活儿干,拿一盘下酒菜,围着电热炉打火祸。
最近几年,城乡民生工程建设越来越快,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等有了大幅改善。在我的老家,父老乡亲们纷纷用上了电饭煲、电瓷炉、液化气,告别了用柴火做饭取暖的历史,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用上电热水器、空调等取暖设备。
任他天下雪,炉火一点红。从拾柴到烧炭,从电炉到液化气,从电热水器到空调,取暖方式正发生巨变。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越来幸福的生活。
新闻推荐
欧智正在训练“夏天”。艰苦的训练后,谢美意为“枭龙”洗澡。陈祖永和“可乐”一起训练。(藤县公安局提供)梧州警犬基地民警...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