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杀敌 英名留存 游袁崇焕故里
袁崇焕雕像位于藤县新马村的袁崇焕纪念馆
沁禾 文并摄
明末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将军(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祖籍广东东莞,出生广西梧州市藤县,虽然后人对此有争议,但可以确切的是其曾随家眷在贵港市平南县白马村和梧州市藤县新马村居住生活过。
我们首先去平南县丹竹镇白马街。这里有为纪念袁崇焕将军而建的“总制三边坊”。门前临江处有平南县政府立的碑:袁崇焕故居遗址。
原坊建于明崇祯时期,袁崇焕任兵部尚书,指挥河北、辽宁、山东的军队,即“总制三边”,但后来被毁。现在的“总制三边”的牌坊是1986年重建,由三个古式的屋顶组成,高高擎在空中,俯视着滔滔江水。牌坊有将军的两首遗诗,一首是《游雁洲》,另一首《边中送别》。此外,院子里并无太多关于将军的文字介绍,要了解更多将军的戎马一生,还得坐船渡过江,到对面的藤县新马村去。
渡船的人并不多,如我们这样去探访将军足迹的人更不多。登上渡轮,江面辽阔,两岸的秀丽风光一览无遗。
大约10分钟,船便到达新马渡口。走下船,有两条路可走,一条直走往村子的方向,一条往左,路牌上指示往古跑马场。我们决定先到村子走走。新建的楼房和许多破败的老建筑并存于不大的村子里,屋前有年轻媳妇在摘从地里采回来的青菜,有孩子在嬉戏打闹。
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打招呼后,我们顺着老人指的方向来到了大荷塘边。据传,这里原是将军家人种莲藕的地方,将军喜欢荷花,村里人也喜欢莲花。荷塘对面是新马何家宗祠,民国时期时任藤县县长何杞先生利用祠堂开办了开明中学,培养了大批的英才,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为躲避日寇迫害,辗转来到这里避难。
沿着荷塘边幽静的小路往前走,荷塘尽头处,有一口形状不规则的井,叫莲花井,修建年代久远,源泉来自旁边的塘洲山,泉水清澈,周围用铁链拦了起来。传说在将军被害那年,井中一朵莲花开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凋谢,从此井里再无莲花盛开。凄美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将军哀思,或许也是这井名字的由来吧。
莲花井左边不远处,有一棵古榕,牌子上写着:袁督师手植榕。古榕高大苍虬,参天蔽日。少年时代的将军热爱自然,对山水草木钟爱有加。当年江岸时常被江水冲刷崩塌,将军想到榕树根系发达,便在江边种植了多棵榕树。将军爱榕,还写下了《榕生》以咏志。将军写诗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纵斧摧为薪,一任后人事”竟成为他戎马一生悲壮的谶语。
继续往广场的方向走就可看见纪念馆,馆前的图画是重现将军宁远杀敌时的场面。纪念馆不大,但较详细地介绍了将军的生平。
从纪念馆走出来便是广场,将军高大威武的雕像就矗立在广场中央。将军身披战袍,右手扶腰,左手握着身后的长剑,目光深沉,若有所思地注视着滔滔江水。散落在不远处的几棵古榕覆盖了跑马场,把枝叶伸向江畔。此刻,耳畔仿佛传来将军在跑马场练骑的阵阵马蹄声。
沿着跑马场走回到码头,渡轮准备过江,我们上了船,回望这个宁静的古村落,江水悠悠,一切功名成败,荣辱沉浮,都已随江水去,唯愿将军的忠魂能回到这里并得以安息。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5日,太平洋产险梧州中心支公司与藤县农信社首个试点“三农”金融服务室在藤县藤州镇古达村挂牌成立。太平洋产...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