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有一台火力发电机组“起步”,梧州城区电网不断升级与完善,梧州的工业和居民的用电供应得到了保障 电能输送千万家
本报记者 谢韵 通讯员何华文
“一晃几十年过去,我参与了梧州电网的建设,变化太大了。”回忆起当年的奋斗史,今年89岁的老党员、原梧州市电业局党委书记潘元达心中感慨万分。
潘元达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梧州市区只有一台依靠柴油来发电的火力发电机组。这台500千瓦的发电机组位于榜山边上,承担着当年梧州市区范围内的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供应重任。随着梧州重工业的发展,这样的发电量远远不够,因而在1958年,梧州市决定在莲花山建设发电厂。
“梧州的工业发展很快,莲花山的发电机组就不断扩容。因为缺少安装的工人,我们就自己按照图纸摸索,自己安装。”潘元达还清楚地记得,1959年,为了完成2000千瓦发电机组的安装任务,有的工人将饭盒带到了厂里,加班加点进行组装工作,结果,发电机组安装完成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
到了1974年,梧州市电厂与梧州地区贺县合面狮电厂并网运行。梧州地区的供电,也从单纯由火力发电供应,变为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共同承担。“那时候梧州用电量最大的是一些工厂,例如,梧州市锅炉厂、电筒厂、起重设备厂等,居民用电主要用于照明。”潘元达说。
随着电网的发展,广西、广东两个地区的供电网络开始联网。1986年,梧州电业局接管梧州市第一座220千伏平浪变电站后,广西主电网正式向梧州市供电。原梧州供电局局长李景辉表示,广西主电网向梧州市供电后,梧州用电紧缺的问题基本消除。此外,梧州的用电量也逐步攀升。根据《梧州市志(1993—2005)》记载,1993年,梧州电业局总用电量为41552.20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用电量为3985.65千瓦时;到了2005年,梧州电业局总用电量为76695.09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用电量为16680.28万千瓦时。
用电量的攀升,也得益于城区电网的不断升级与完善。1993年,梧州市6千伏至10千伏配电线路总长度只有260.20千米,城区低压电网基本都是架空线路。1998年梧州遭遇特大洪水后,梧州市电业局针对梧州市区水位较低、线路防洪能力差的特点,对配电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尤其在2003年至2005年,梧州市电业局总投资2亿多元,全面改造河东10千伏配电网、建设电缆通道等,河东市区90%的街道实现电缆化供电。而河西的文澜路、富民路、新兴路、竹湾路、西堤路和西环路等主干道路基本实行环网电缆化供电,提高了城市供电可靠性。
2017年,南方电网广西公司梧州供电局为了增强电力支撑能力,助推梧州建设发展,不仅全面提速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电网建设,并持续做好市区尤其是新建城市道路、小区的电网覆盖;今年8月起,还对岑溪市、藤县、苍梧县、蒙山县等地区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用户的“电能质量”。
■ 背景资料
1959年9月8日,莲花山电厂第一台新机组投产。2007年11月20日,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莲花山发电厂关停。
1974年9月26日,梧州市电厂与梧州地区贺县合面狮电厂并网运行。同年10月6日,梧州市与梧州地区(梧州地区辖苍梧县、岑溪县、藤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贺县、蒙山县、昭平县)正式联网供电。
2003年6月,梧州市开展“三百项目”大会战,河东10千伏配电网、电缆通道等进行大改造。至2004年10月24日,随着梧州市电业局投资的西环路电缆化改造工程全线完工,河西新兴路、西堤路和西环路等主干道路基本实行环网电缆化供电。
本报记者 谢韵 整理
新闻推荐
这棵龙眼树已存活900年,依然郁郁葱葱。树身上的古树名木保护牌。该村另外两棵龙眼树都有上百年树龄。南国早报记者王世杰...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