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更有情怀 观第七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

梧州日报 2019-07-24 08:48 大字

韦小洁

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已举办七届,作为自治区一项具有基层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文艺盛会,每年举办一届,对基层群众文艺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深受群众的喜爱,也得到他们的热情参与。7月13日,本届会演已圆满落幕,但基层文艺工作者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的脚步不会停歇。

与广西音乐舞蹈大赛、广西音乐金钟奖等专业比赛不同,基层群众会演参与人数更多、面更广。来自全区各地市的作品,带着浓烈的民族地域色彩,比如来宾市的《瑶家留客歌》、贺州市的《蝴蝶情歌》、河池市金城江区的舞蹈《阿公的鼓》等。很多节目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辨识度,演员都是当地的普通群众。各地传统的地域民俗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练,成为基层文艺宝贵而生动的创作素材。

广西南曲《香莲传》是梧州市长洲区文化馆近期创编的曲艺节目,《香莲传》于今年6月参加了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在深圳主办的“南山杯曲艺新人新作展演”,得到了评委的肯定和观众的喜爱。作品讲述了梧州西江边长大的女孩香莲从小受乡邻抚养长大,她热心帮助邻里乡亲,天性善良勇敢,在一次暴雨洪水的夜晚,香莲为救出被洪水围困的孩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出生于粤剧世家的90后女孩钟杏沂具有较强的表演天赋,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把控,用粤曲优美的唱腔,把香莲和苏东坡的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耳目一新。引用苏轼的词句不仅丰富了剧本的文学性,同时演员的舞台形象更加丰满,提升了作品的情怀和内涵。文本作者刘筱媛老师已经80多岁高龄,仍坚持创作。她对梧州人民的了解和热爱,热爱文艺创作孜孜不倦的情怀,值得后辈学习。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的方法。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我们欣喜地看到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举办以来,主办方鼓励本土原创作品参赛,这使得我们对本土传统文化关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我们更多的文艺工作者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规律,参照人民群众的生活、命运和情感,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用文艺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和心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西故事,弘扬真善美,传递人间温情理想,发挥文艺作品成风化人的作用。

《顶·硬·上》是梧州文艺培训中心和梧州学院联合创编的男子群舞。作品以梧州民间劳动号子“顶硬上”为创作灵感。通过对梧州码头挑夫汉子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梧州码头挑夫面对命运誓不低头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表达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生理念,也体现了“海纳百川、力争上游”的新时代梧州精神。《顶·硬·上》舞蹈作品从今年初开始创作到7月与观众见面,期间主创人员深入到藤县和梧州码头周边进行采风,与当年参与或见证这一段码头挑夫岁月的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感受滔滔西江百年商埠的震撼岁月。这一段历史是梧州繁华兴盛的见证,百年商埠的繁华与赤脚走在码头上艰难挑货的挑夫们息息相关。作品用大气的交响乐牵引着整个舞蹈的情绪,男演员各有特色。背景音乐紧紧牵引观众的情绪,演员们用坚毅的眼神,赤脚俯身向前的硬汉风格,把不屈不挠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舞蹈作品让人想到中国国画作品中的留白,以及诗歌文学中的意象。最后,挑夫们继续负重前行,小挑夫表现了最弱小的角色在面对命运的重压下始终没有低头。

在笔者看来,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接地气”“有情怀”的,好节目弘扬正能量、体现主流精神、凝聚社会共识,引起观众的情绪共鸣和情感认同。这就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群众,热爱这个时代。脚踏实地的地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挖掘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打动观众。

让我们继续期待明年的基层群众文艺会演。

新闻推荐

航拍鹿伏岭茶场

近日,航拍镜头下的藤县岭景镇鹿伏岭茶场。投入1200多万元的鹿伏岭茶场,开垦梯田种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桂青一号、黄金芽...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