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终于找到您”

贵港日报 2019-02-16 11:48 大字

本报记者张日芳

2月8日大年初四,平南县大安镇新儒村的邓阿姨在儿子方大良的陪同下,到梧州市藤县濛江镇新马村还债。当邓阿姨见到37年前的老朋友周师傅时,上前紧握他的手:“37年了,终于找到您了。我来还清债务,心里才能踏实。”邓阿姨感慨地说。

故事回到1981年冬。当时,邓阿姨家建房子,经人推荐请了一个外地的木匠周师傅到家里做木工,协议主人出木料,师傅住下来帮做,主人包吃包住,每日工钱10元。

40天后,周师傅完工,邓阿姨家因建房多处用钱,一时无法结清木工费用,只能先付120元工钱给周师傅,承诺余款280元待日后再付。周师傅想到主人平日为人很好,就同意了。

当年大家都没有电话,周师傅没有留下家庭住址就离开了,此后一别30多年杳无音讯。

“家里建房,欠有很多债务,还债的同时,孩子上了中学上大学,不得不把找周师傅的事一放再放。”邓阿姨说,她记得推荐人说过,周师傅是藤县人,但不知具体在哪个乡镇哪个村。后来,儿子方大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结婚成家,她又进城帮儿子带小孩,也没空去寻找周师傅了。可是,无论时间过了多久,她一直惦记这件事。

“妈妈说一定要找到周师傅,把工钱加倍还上,否则心里不安。”方大良说,近年,他们请亲戚朋友打听,几经辗转,终于在今年1月31日找到当年的推荐人刘叔。

刘叔找到周师傅的联系号码时,已是除夕前。邓阿姨虽说没有马上能到藤县,但因有了周师傅的联系方式,这个年过得特别惬意。

大年初四一大早,邓阿姨打电话给周师傅,问个好后一直说欠钱的事。那头,周师傅想了很久,才记起邓阿姨所说之事。挂电话后,方大良马上驾车出发,与母亲去藤县找周师傅。

“人家新年走亲戚,我们新年找债主,哈哈哈。”途中,方大良不禁与母亲说起笑来。

晌午1时许,他们来到了藤县濛江镇新马村,在一村民的指引下来到周师傅的面前。

事隔37年相见,周师傅和邓阿姨都感叹光阴如梭,人生可贵。不一会儿,邓阿姨把1000元递给周师傅:“37年了,按物价增长,当年的280元,现在应该不止1000元的。请周师傅原谅,将就一下。”

周师傅不肯收下280元工钱之外的“利息”,后来在邓阿姨的一再坚持下,就收下了。他说:“钱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人心好啊!”

记者了解到,周师傅抚养四个小孩,三子一女,均为80后,现女儿已出嫁,大儿子在广州打工成家,已有一孩子。

当年,周家也不宽裕,全靠周师傅手艺吃饭。困难之时,周师傅也有过到方家讨工钱的念头,后又想想方家为人很好,他在方家做木工时,有一次重感冒,邓阿姨叫他停工几天休息,还找治感冒的中药煲好给他喝,停工的几天照算工钱给他。方家人的善良和关心让他很感动,因此就没来追债。他说:“我想过,他们家一定还很困难,方便的话肯定会还的。”

方大良说,当年周师傅来家里做木工时,他刚上初中一年级,印象中这位师傅勤力,大冬天很冷,起床吃两碗热粥就开始干活。周师傅活干得很好,当年由他帮做的衣柜和木沙发比较坚固。2011年他家另建房,母亲还把这两件家具从旧房搬过来,舍不得扔掉。今天看来,这两件家什,是人间信义和友谊的见证,珍贵无比。

新闻推荐

骑楼年俗活动尽展岭南风情

本报梧州讯(记者/梁乾胜)2月9日,梧州骑楼城欢声笑语、人声鼎沸。“美丽梧州幸福万秀”骑楼年俗文化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数...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