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藤县新庆镇庆旺村的陈村李氏宗祠前,今年重新组建的庆旺陈村牛歌戏剧队为当地村民上演了几场演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还有父老乡亲们看戏的热情,让这个今年重整

梧州日报 2019-02-13 09:06 大字

李永琪(左一)在舞台旁敲锣鼓。

卢成 文/摄

藤县新庆镇庆旺村的牛歌戏剧团,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解散后,已经三十多年了。今年,牛歌戏剧团重整旗鼓,为家乡人民登台表演。虽只是起步,发展势头却令人欣喜。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个乡村牛歌戏剧队重新兴起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重新组建牛歌戏剧队的李永祺先生。

2月7日,大年初三,新春灿烂的朝阳驱散了浓重的雾气,因为难得的暖气候,漫山遍野的鲜花一下子怒放了,在阳光下欢呼雀跃,欣欣然地在告诉人们——蓬蓬勃勃的春天已经来到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桃花似火,梨花如雪,空气里满是醉人的花香。

已是年近古稀的李永祺,身体硬朗,气色不错。谈到牛歌戏,他心情十分的激动,话匣子也一下子地打开了。

1978年春天,藤县新庆镇庆旺陈村牛歌戏剧队成立,李永祺和队员阿珍都是剧队里的重要成员。那时,他在戏里演的基本都是武生的角色,像薛仁贵、薛丁山、杨宗保、岳飞之类的角色。多年的牛歌戏演出,使他对这个古老的民间戏曲产生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他说,牛歌戏早在清朝就在藤县新庆这一带盛行,是本地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几百年来,牛歌戏以它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得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李永祺结缘牛歌戏,爱上牛歌戏,并且演好牛歌戏,传承着这项古老的民间剧种,他在内心里感到十分自豪。那些年,庆旺陈村牛歌戏剧队在周边乡镇甚至周边的平南、岑溪都有一点小名气,为家乡争了光,这与他和剧队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

说到当年剧队的解散,李永祺沉默了好一会。随着休闲娱乐方式的转变,广西的牛歌戏剧队普遍面临发展困境。“当时,好一段时间总睡不好觉,总想着家乡的牛歌戏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活跃在家乡的土地上。”三十多年间,李永祺做梦都想着有一天可以重登家乡牛歌戏的舞台,再次为家乡父老带来欢声笑语。但凡有闲暇,他总会在家里练上几下把式,随意唱上几段《薛平贵》《寒江关》等,过过戏瘾。

近些年,当地文化部门对牛歌戏越来越重视,使得李永祺对牛歌戏一片痴情的心思终于开始活了。藤县文工团送牛歌戏下乡镇进村寨的热烈场面,走村串户又可以重新听到人们快乐地哼几句牛歌调,校园里飘出的孩子们稚气而又可爱的牛歌戏调子……让深爱着家乡牛歌戏的李永祺决定重新成立家乡的牛歌戏剧队,“不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也不是为了个人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虚荣心,是文化部门对牛歌戏的重视给了我信心。”

他已经年近七十岁了,作为当地一名老牛歌戏演员,为了重振家乡的牛歌戏,活跃乡土文艺,他决定重新组建牛歌戏剧团,李永祺把他的这个想法在村子里面这么一说,立即得到村里很多人的支持。几个平日里喜欢唱牛歌戏的年轻媳妇首先前来报名,没几天的工夫,应征的就有数十人。他从中挑选出功底较好的9人,于2018年11月正式重新成立庆旺陈村牛歌戏剧队。同时,在李明壮、李灵基、李开基、李巨义、李巨信等村民的带动下,村民积极筹款,购置设备和演出服装等进行顺利。牛歌戏剧队也很快地开始投入排练,从锣鼓的打法、化妆到上下场一招一式的表演,每一个农民演员训练时候一丝不苟,从不松懈。

戏剧队的重新成立和即将登台演出,家乡人奔走相告,就像是遇上了天大的喜事一样。李永祺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感:“一定要把这支戏剧队带好,把更多优秀的表演奉献给家乡人民,不负家乡人民的厚爱和期望。”

新春期间,在藤县新庆镇庆旺村的陈村李氏宗祠前,重新组建的庆旺陈村牛歌戏剧队,第一次登台为本地村民登台演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还有父老乡亲们看戏的热情,让这个今年重整旗鼓组建的乡村演艺“新兵”看到曙光。前路任重而道远,虽然布满荆棘,但是未来可期,牛歌戏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是新庆镇庆旺村的一张名片,它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耳目上的享受,更多的或许是自豪和骄傲。

新闻推荐

回味这一刻 心潮仍难平 藤县狮舞引领南狮文化首登见央视春晚

本报讯2月4日除夕夜,对于不少梧州市民来说,值得回味的除了年夜饭,就是六名藤县舞狮运动员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春晚...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