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 “扶贫车间”进村 群众脱贫有路 藤县鼓励企业到易地扶贫安置点和乡村设点建厂

梧州日报 2018-10-27 09:07 大字

本报讯10月24日,藤县天平镇新兴村的“扶贫车间”内,30多名农家妇女坐在机器前,一手拉着细细的铜线,一手拿着小铁钩引导铜线均匀移动,不一会儿一个小线圈就做成了。

“‘扶贫车间’开到村,既能有稳定收入,又能兼顾农活、照顾家庭,这种亦工亦农的打工方式就是好!”来自新兴村的贫困户李英连,一边熟练地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对笔者说。 她以前在广东打工,由于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顾,就辞掉了广东的工作回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

“扶贫车间”进村头,群众脱贫有盼头。近年来,藤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乡村设点建厂,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就近务工,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扶贫车间+贫困户”等就业扶贫新路子,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脱贫摘帽目标。目前,该县已建成扶贫车间50个,安排就业超过2000人,其中贫困人口有400多人。同时,为支持孵化基地发挥“扶贫车间”的作用,藤县人社局还积极帮助落实培训补贴、就业困难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一方面联合技工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培训“两后生”,另一方面上门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拓宽创业就业渠道,或者组织县内企业到各乡镇开展就业扶贫招聘会,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

该县出台政策,在信贷担保和贴息、厂房、生产用电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吸引了不少经济能人回乡创办“扶贫车间”, 优先安排当地的贫困户就近就业。“扶贫车间建在村里头,天天有活干有钱挣,相信日子过得会越来越好。”足不出村能找到一份制衣活干,该村贫困户刘仕锦很是满足。现在,和刘仕锦一样,共有5户贫困户在这家制衣厂上班领薪酬。

(黄群礼)

新闻推荐

梧州颁发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解决面积不准、界址不清问题,让农户放心行使转包权和出租权

本报梧州讯(记者/潘登通讯员/陈可夫)10月16日,在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的连心树下,60位农民兴高采烈地接过新版的农村土地...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