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为村集体经济“活血造血”

梧州日报 2018-09-28 09:06 大字

针对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无资金、少项目、盘活原有资产缺对策的极度“贫血”现状,藤县迎难而上,通过提供组织保障聚合力、盘活集体资产聚财力、创新产业模式聚动力,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血造血”,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初步成效。

提供组织保障聚合力,“输血”保收。指导推动各乡镇以乡镇为单位、村(社区)为单元编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实行乡镇班子领导跟进项目建设制度,安排86名领导挂钩联系99个贫困村117个项目,覆盖所有贫困村,涉及生猪养殖、水果种植、油茶种植、中草药种植、光伏发电、服务创收等10多种产业,包括股份合作、服务创收、产业带动、物业租赁等4个类型的发展模式。健全人才保障,选派新一轮工作队员713人,确保每个乡镇都有1名分队队长驻镇,每个贫困村都有3名工作队员(其中1名为第一书记)、非贫困村2名工作队员驻村,带领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2018年继续整合资金,计划安排每个非贫困村20万元共3980万元的扶持资金。做好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由县财政局、农业局对村级集体资金项目实施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盘活集体资产聚财力,“活血”增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工作,重点清查低价合同、长期合同、不规范合同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显失公平的合同。排查涉及林地、水库、铺面等集体资源出租的158个村(社区)、151个村民小组,涉及林地面积69700亩,山塘水库2356亩,铺面12890平方米,查出存在期限过长、租金低于市场等不合理出租合同(协议)209份,通过专项清理活动,目前已完成不合理出租合同清理6份,正在进行协商阶段123份。如埌南镇埌南村有集体山林林地面积539.5亩,合同价格由原来7元每亩每年、签约期50年,提高到现在50元每亩每年、签约期缩短到30年,且价格每5年增加10%增幅。整合集体所有的旧村部、学校校舍、厂房等闲置的不动产资源,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每年收取租金。按照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要求,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以及村庄整治、集中居住点建设的土地,以入股分红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

创新产业模式聚动力,“造血”创收。实行“五个一批”工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即清理不合法、不公平、不规范的资源承包合同,盘活集体资产带动一批;引入龙头企业与村民合作社合作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带动一批;采取土地流转,发展集约化经营带动一批;组建服务队,开展劳务创收带动一批;帮扶资金投资入股,获得收益分红带动一批。目前已结合“党群致富联合体”模式,打造出藤南、藤北片区的太平镇陈垌村、金鸡镇交口村、藤州镇积和村发展集体经济样板。一是太平镇陈垌村的股份合作模式,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参与,确立土地参股、现金认购股权、吸引外来投资和争取政策支持等资金筹措方式成立藤县太平凤凰坪种养合作社,村民入股200万元创办米酒厂、腐竹厂、肉猪养殖场,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二是金鸡镇交口村的土地流转模式,打铁咀组利用本组村民都是同一姓族,思想容易统一的条件,把本小组所有的水田、旱地、林地集中起来,通过土地、现金入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进行集体经营,大力发展水果种植、生态养猪、水塘养鱼等生态种养业,2017年合作社纯收入60多万元,每股收益近2000元。三是藤州镇积和村的村企合作模式,通过与新希望集团合作,采用“龙头带动”办法建成规模化肉猪养殖场,形成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村合作社按每头猪计取放养费170~180元计入村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40万元。目前藤州镇已有6个贫困村计划入股积和村肉猪养殖场。

(童耀东李莎莎)

新闻推荐

创建“一站式”法律服务 藤县实现了“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

本报讯“真是非常感谢县法律援助中心、感谢村里的法律顾问李斌的大力帮助,帮我解决了乡法院的执行异议,解封了我的低保银行...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