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日勤劳 妙笔更生花 ——藤县本土作家郭伟明小记

梧州日报 2018-05-04 09:14 大字

周羽兵

在美丽富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藤州大地活跃着一批文学创作者,郭伟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创作的《乡心》《红缘》《山场》长篇小说可谓人生三部曲。

郭伟明,1971年12月出生,藤县大黎人。201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乡心》被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获得梧州市鸳鸯江文学奖(三等奖)。

郭伟明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创作成果颇丰。正如《乡心》中作者简介所述:长期居于山间,几乎每天与草木为伴。久而久之,心境自然也多归依于天然的山野。因为孩子住在城里,所以也还得再过一点另类的边缘生活,才得以让人洞察到生命形式的美丽与其本质的脆弱……

郭伟明回顾自己参加工作二十多年的光阴,业余时间都花在阅读和写作上,经过数百个半夜或清晨用笔触写下自己所见所闻,这一切都是他写作灵感的源泉。

在小说《乡心》文字优美的《序》,郭伟明饱蘸深情地说:去时芳草碧连天,归来青山叶未红。我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写作,不知道时间将还给我什么。但我知道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天地里,收获到内心涌动的快乐。我知道时间还会给我的,就是我曾经托付的部分。唯有回到这样的梦境,我才能清晰寻找回一个曾经雄心万里的少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开始认真拜读别人的文章,感同身受着别人凄美动人的故事,大彻大悟于别人大智若愚的至理名言,再想想二十多年来的亲情、友情、爱情,一种拿起笔来回忆过去、纪念过去的冲动瞬间迸发,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而浑厚的未知力量。一次次忧伤,用曼妙婉转的文字去寄托。一次次悲怆,用刻骨铭心的文字去纪念。一次次欣喜,用华丽欢快的文字去传达。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大浪淘沙、海阔天空,文字变幻的世界竟然是如此奇妙,我享受其中,乐在其。不曾奢望与写作有如此美妙的约会,也许是流逝的时光沉淀了我,让我学会了思考,把生活的思考融入到写作,想起范曾老先生的一句诗‘真情妙语铸文章\’,和写作的约会,看来我是动了真情了。”作者与郭伟明交流时,感到他的情感是如此真挚。

在谈到长篇小说《乡心》的创作历程时,郭伟明说,“梦回那个我们曾经一起熟悉、一直憧憬、一起奋斗的战场,所有的思绪在文字间凝聚,让这个属于过去,又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的梦变得五彩斑斓、晶莹剔透。落笔成文,文字本身静静流淌在纸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这些文字约会,为了纪念忘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逝去而永不复返的青春。”有幸的是,长篇小说《乡心》历时三年多时间终于面世,2015年9月下旬藤县文联(作协)为其新书出版召开研讨会,时任县人大党委会主任蒙土金亲自写了阅后感《一颗纯朴宁静的乡土之心——读郭伟明长篇小说<乡心>所想到的》,此文在《梧州日报》上发表,激励着文友的创作激情。

现在抱着病痛折磨的郭伟明对23万多字的长篇小说《红缘》手稿不断修改、润笔,与北京林业大学的舒文波博士、广西林科院的陈虎博士和吴东山硕士、广西大学硕士导师韩颖琦教授、梧州的武卫国硕士等老师广交朋友,在老师们的指导下,郭伟明的文思泉涌,目前已经着手第三部长篇小说《山场》的材料收集、文字撰写,郭伟明说,字数约在25万至30万多字的长篇小说《山场》是以家乡藤县大黎为背景,以童年的乡村记忆、四季的荣枯更迭、亲情的暖老安稳为中心内容,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郭伟明动情地说:“美的所在,便是天堂。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生长成长在太阳升起的东方,是我收获写作成果的芳沃草地。”

这么多年来,文友们很是欣赏郭伟明的话:我愿抱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工作和生活,更乐意把写作当作一种磨炼和享受,不辜负从自己指间飘过的岁月。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在岁月的流转中,郭伟明笔下的文字犹如窗外啁啾的鸟鸣,灿花淡月的光影以及幽久远深的回忆,在与自然,与意志、与心灵之间偶尔的碰触和知会上的辗转,纯净清澈而又独特。

我们都知道,如果文字的世界是一座盛大的花园,那么郭伟明就是花园外的守望人。

新闻推荐

酒厂女工被卷进搅拌机内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通讯员潘高平雷开伟)4月23日14时许,梧州市藤县白泥塘村一酒厂女工被卷入搅拌机内部,两颗长达20厘米的钢钉穿透了女工的手臂。经过梧州市消防支队藤县中队官兵的紧急营救,该名女工被...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