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崇文尚武耀古今 罗金霞

梧州日报 2018-01-05 11:27 大字

一弯碧水如练如绸,从远处飘逸而来,绕过风光秀美的藤县太平镇,又从这里奔流出去。太平镇上元街旁,两座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比肩而立,面向一江春水,静看光影流转,默守百余年。这两座建筑就是曾经显赫一时的文武二帝庙和义学。

文武二帝庙和义学皆建于清道光19年(1839年),建筑坐东向西。其中文武二帝庙里面供奉着文昌帝和关圣帝,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石刻“文武二帝庙”这五个大字。主建筑为平脊,硬山顶,青砖青瓦,灰裹陇屋面,方形石檐柱,砖墙及圆木柱承檩兼抬梁穿斗式结构,地面青砖铺就。二进三开间一拜亭一天井,右面则是厢房。天井左右有过廊,左边有月门通义学。后座为卷棚顶,内设神龛,神龛上端坐着文武二帝的神像。建筑内木雕刻保存完整,内墙遍布壁画,只可惜年月久远,部分壁画已模糊,脱落。

人们拜祭文武二帝的来由历史悠久。

文武二帝中的文,即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以前皇帝曾把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读书人必须奉祀文昌帝君。每逢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历代官府都要通令天下学校,来奉祀这位文昌神。

文武二帝中的武,即关圣帝。他本名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的名将,他一生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天下的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在我国古代,设有武科考试,与文科一样,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人们一边追求文采斐然,一边又追求身强力壮、武艺超然。于是形成了揆文奋武的文化,文武二帝便自然而然被人们供奉在同一个庙里了。

与文武二帝庙相邻的义学则是古时的学堂,由当时官绅及民众一起捐款而建成,正门上方镶篏着石刻“义学”两个大字。占地面积825平方米。三进二天井一拜亭,左面厢房,右面通文武二帝庙。单体建筑三开间,平脊,硬山顶,青砖青瓦,圆木柱承檩,抬梁穿斗式结构。墙体内遍布壁画。

义学也称“义塾”,是指中国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顾名思义,就是古代人能免费上学的地方,招生对象多为贫寒子弟。

古代的义学规章制度极其严格,凡是学习偷懒的、不用心的、调皮捣蛋的、违反纪律的、完成不了学习任务的,都要严惩,或罚打手掌,或罚跪地,或罚背书写字,或劝退停学等。

义学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亡了,被其他形式的新学校所取代。义学为古代的教育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义学是旧社会的产物,属当时的慈善体系,其中的救助性质,依然对今天我们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太平镇文武二帝庙和义学,它们互为一体,息息相关,代表着一个时代,也代表着古代文化,有典型的清代岭南地区建筑风格,为研究当地清代建筑及清代教育提供了实物材料,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于2005年3月28日,被公布为藤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昭日月乾坤朗,武镇山河福泽多。”

站在文武二帝庙前,细细品味着它门口上的对联,仿佛读到了人们时刻追求耕读传家,内修文德,外治武功并寄托着子孙后代文武双全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一直传承至今。在归去时回首,看到冉冉斜阳给这两座古建筑笼罩上一层金光,在金光中,仿佛又听到义学那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依稀中,有无数个身影在光影里跳跃、翻腾、转身、踢腿、闪挪、扑打……

新闻推荐

以案说法 工人跌伤 包工头被判赔41万 是雇佣关系还是合伙关系成争议焦点

2015年6月,在藤县象棋镇,某建设公司将农村饮水工程发包给没有相关建筑资质的个人区某华,随后区某华找来莫某里等多名村民进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莫某里跌伤致二级伤残。莫某里是否因自身疾病导致跌...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