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从身份到职业之变 ——农业“创客”引领地方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记

梧州日报 2017-09-29 09:34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陆振尤 董娜

“一种地就是几百亩,每个环节都能产出效益;一边在地里劳作,一边忙着学习……”聊起新型职业农民的话题,市农业委员会科技教育科科长林儒生有说不完的赞语。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梧州市结合砂糖橘、水稻、生猪养殖等区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探索到示范带动、推进制度建设,再到分层分类培育、提升质量效果,取得了较好成效。几年间,全市各地涌现出一批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农民”,他们出身农村、热爱农业,在大城市闯荡后选择回归乡村,掀起火热的农村创业大潮,探索破解“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农业难题的新路径。

从农民工到农场主

9月13日,听闻广西扬翔农牧公司种猪场技术人员一行即将到访参观,藤县太平镇花果山种养家庭农场场主、中级职业农民黄位增匆匆出门,和工人一起把印制好的新展板安装到农场周围。

记者在“花果山”里看到,两千多头猪分舍喂养,猪舍干净卫生,一群待产的母猪酣然入睡;农场工人把回收的沼液通过管网输送到周边菜地、果园,果蔬基地里的瓜菜和大青枣翠绿诱人……

“立体种养产出的效益是最高的。”黄位增说。他随之打趣道,在农场里,猪的“房子”比他住的房子还要贵,每平方米的投入过千元。他介绍,这些钱全部花在了建设高架床、干湿自动料槽、自动恒温系统等,使农场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养殖,部分设施经过改良后,效益甚至超过不少规模养猪场。另外,他还投资建设沼气池和沼液输灌系统,让金田村的大青枣种植户都能利用沼液淋施。

早先由于家境贫寒,黄位增年仅14岁就随亲戚到广州一家餐厅里当学徒,但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浏览报刊学知识,弥补学历不足。黄位增凭借细心和努力,渐渐积累许多菜肴的烹饪要领和饮食行业经营经验,也攒下了“第一桶金”。28岁那年,黄位增选择回乡创业,在太平镇临街经营一家快餐店,靠低价格和低成本来吸引顾客。“虽然利润不高,但每天从采购原料到掌厨都由自己完成,对提升管理能力很有帮助。”黄位增说。后来为了降低蔬菜和肉品的采购成本,他开始尝试创办家庭农场,养猪、种菜、种果。

2015年,黄位增参加了藤县大青枣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当时广西大学授课老师提出的“立体种养”模式让他印象深刻。结课后,他和妻子买来大量种养专业书籍、采购猪舍设备自主设计和安装调试,争取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在钻研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现在,黄位增自己设计的自动化投料与猪舍更匹配,故障率低;经过改良的高架床采用半硬化半网格设计,让生猪活动更舒适,减少患病率;上万米长的沼气沼液管道直通周边上百户农户家中,每年节省生产、生活成本50多万元。花果山种养家庭农场也成为致富交流平台,给村民提供种子种苗供应、种植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农事综合服务。

大学毕业返乡种粮

“在我的公司里,村民可以兼职也可以全职,更可以自主创业,总有一条适合他们的致富路子。”蒙山县中级职业农民何庆殷自信地说。

2011年,何庆殷从广西财经学院毕业,当同学们纷纷在城里找工作时,他却在亲友的一片反对声中决意回家乡当“农二代”。这一决定缘于何庆殷偶然发现新圩镇古定村里有一片撂荒的农田,面积约500亩,“如果能将这片土地利用起来该有多好啊”!这让何庆殷找准了创业的方向——水稻种植。

新圩镇是梧州市传统的优质稻产区,气候条件好,土壤富含硒元素。何庆殷抓住这一优势,筹资建成了智能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稻谷机械化烘干中心,带动贫困户种植香米稻。

2014年9月,何庆殷收获首批水稻130吨。为了解决销售问题,他先后奔走于区内多家米业公司,但许多商家在初次谈合作时都认为他太年轻了,觉得“不可信”。“那时候恨不得自己立刻老十岁。”何庆殷笑言。

不过,何庆殷的实干精神最终打动了桂林市一家企业负责人,不仅按照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收购了稻谷,还额外给予运费补贴。何庆殷很快收回创业成本,并在2015年创办了蒙山县庆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家庭农场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多样化的务工岗位。如今,何庆殷的公司每年可生产商品粮400多吨,部分品种的香米售价要比普通的优质米高出一倍。

“职业农民要跟紧国家政策,带领农户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农业效益。”近日,何庆殷报名参加了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广西青年农场主创新研究班,主动“充电”。

随着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和务工收入增加,农民正在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随着梧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截至目前,全市已培养出近3000名初、中、高级职业农民。

新闻推荐

藤县“古龙大红八角”丰收

本报藤县讯(记者/潘登通讯员/陈可夫)眼下已是秋收时节,藤县古龙镇的村民开始采摘、晾晒八角,客商也抓紧时机收购外调。据藤县农业部门测产估算,今年古龙镇八角秋果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属于丰产年。古龙...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