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深化“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一站式平台合力解纷纾困

广西日报 2021-12-30 07:52 大字

本报记者周珂通讯员韦金雨钟浩实习生黄柯浩

“感谢劳动仲裁员和律师帮助我们解决了工资被拖欠的难题!”近日,梁某等20名申请人在工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向梧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法援律师表示了感谢。

受疫情影响,梧州市某文旅娱乐公司因经营困难无法支付职工工资。今年10月,该公司职工梁某等20人向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要求公司支付工资10万余元。法律援助律师与梧州市劳动仲裁委经过协商,启动了在线视频调解程序。经过耐心细致地调解,双方达成分期补发工资的协议。

近年来,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和梧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加强合作,深化“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机制,通过创建一站点、一模式、一平台,为劳动者提供高质量服务,获得群众高度肯定。2021年1—11月全市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共办理涉法律援助案件770件,涉案金额1407万元;接待来访群众咨询1652人次,其中1315名劳动者得到法律援助机构帮助。

成立工作站提供精准服务

“工作站的成立不仅缓解了我们的接待压力,也为群众维权提供了便利。一旦遇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来咨询劳动争议维权事项,我们就可以直接引导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这是梧州市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后,仲裁员李艳梅的切身感受。

为进一步拓宽广大劳动者的法律诉讼渠道,切实维护困难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与劳动监察机构全面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通知》,在全市8个劳动仲裁委员会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站成立后,劳动仲裁机构将符合援助调解的群众引导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则可引导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劳动者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021年以来,梧州市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引导群众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或法律咨询共908人次;法律援助机构引导群众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或咨询789人次。工作站的双向引导让群众获得精准的法律服务,节省了维权时间成本。

创建新模式助力仲裁提速

今年2月,20名农民工因梧州某节能玻璃有限公司拖欠工资前来市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由于人数众多,仲裁委当即启动仲裁法律援助联动机制,广西公力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沛雄作为指派法援律师提前介入。立案后,市劳动仲裁委启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和“集中会诊式”,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劳动仲裁员一同分析案情,开展联合调解,最终为农民工追回工资12万元,此案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了15天,比法定结案期限45天提前了1个月。

“劳动仲裁委和法律援助中心开设的绿色通道真是便民利民的好举措!”切身体会“绿色通道”和“集中会诊”服务带来的便利后,吴沛雄由衷地感叹。

“绿色通道”和“集中会诊式”节省了劳动者维权成本,缓解了集体争议案件对仲裁机构的压力,缓和了社会矛盾。2021年以来,梧州市各级劳动仲裁部门通过“绿色通道”和“集中会诊式”服务为705件5人以上集体争议案件,合计1780名劳动者提供仲裁和法律援助服务,经过全市各级劳动仲裁院和法律援助律师开展“圆桌”“背对背”等方式调解,有效处理涉案金额合计550多万元。

搭建云平台降低仲裁成本

今年2月份,黄某等54名劳动者诉湖南省某水利公司劳动争议案件到市劳动仲裁委立案。但水利公司代理人因疫情管控措施无法及时从长沙市赶来梧州处理此案。

梧州市劳动仲裁委为快速稳妥处理群体性案件,决定通过网络平台远程开庭,并在庭审后快速作出仲裁裁决,有效降低了群众、用人单位的应诉难度系数和劳动仲裁成本。

近年来,梧州市不断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提升案件处理智能化水平和服务当事人能力。梧州市劳动仲裁委通过搭建云端一站式服务平台,把12名法律援助律师作为重要的调解力量纳入调解员库。该市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在组织远程调解和网上庭审时,法律援助律师可以随时随地受邀参与调解和庭审,提升了劳动仲裁+法援衔接的工作效能。

据统计,今年以来,梧州市劳动仲裁部门通过云端服务平台开庭,涉及法律援助案件145件,其中调解98件,有效处理涉案金额合计300多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梧州联合查处非法充装气瓶

本报梧州讯(记者/夏晓云通讯员/吴泽金)“我在万秀区富民华光巷的路边,看到有一辆破旧面包车和一辆三轮车装满煤气瓶,觉得可疑...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