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填平“银发”陷阱 张渊腾

梧州日报 2021-05-31 06:52 大字

短短三年时间,在同一家连锁门店,就养生、治疗服务项目,共消费了48万元,平均每年消费16万元。如此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就发生在梧州一名老年人身上。后经执法部门查明,该门店存在涉嫌“未明码标价、虚构原价”的违法行为。

这个案例让我们惊呼,老年人居然被骗了那么多钱!试想一下,每年拿出16万元去消费养生、治疗服务项目是什么概念?据统计,2020年梧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万多元,16万元是2.5万多元的6倍多。如果没有急切的服务需求和较高的消费忠诚度,相信没有谁愿意这样花钱。

如果花了大钱能购买到货真价实、公开透明的服务也就罢了。但上述案例表明,哪怕是花了48万元的巨款,照样坑你没商量、不手软。最终,这家“未明码标价、虚构原价”的门店,受到了执法部门的依法查处,算是还消费者一个公道。

然而,这个案件的背后,究竟还有多少“银发”陷阱,我们不得而知。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空前富足的老年人,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在爱护自己方面“不差钱”,甚至不惜花大钱。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通过创设更好的养老、医疗、生活环境,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老年人日渐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也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敏锐的商家早就嗅到这个商机。君不见,名目繁琐的保健产品,全力邀请老年人“尝新”;五花八门的养生服务,极力拉拢老年人“体验”;天花乱坠的理财项目,挖空心思找老年人“共享”。其间,个别不良商家开始动歪心思,利用老年人养生心切的心态,夸大产品性能、虚标服务价格、降低服务标准,大行坑蒙拐骗之道,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群体的权益。

童叟无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为国家、社会、家庭奋斗了一辈子,在老年人身上动歪心思,是极其恶劣的行为,于法不容、于理不允、于心不忍。

此外,要让老年人走出“银发”陷阱,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合力。就个人而言,始终要保持理智、理性,对价格较高的消费项目,或功能被吹得天花乱坠的产品,一定要保持警惕,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家庭而言,要给老年人更多的关心与关爱,通过交流,了解他们的服务需求,并提供理性的消费建议;就社会而言,要营造健全、透明、优质的消费环境,养老、医疗及社区等机构或单位,应常态化组织各种公益主题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通过生动的典型案例宣讲等,提升老年人的消费维权意识。

新闻推荐

加强高空作业安全施工教育 市城建公司加快地王广场收尾布灯施工进度

本报讯(记者冼振宇通讯员蒙燕霞)5月25日下午,地王广场两名施工工人在进行外墙亮化施工时突遇强降雨天气,撤离过程中被大风吹...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