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原以西的190.8高地,志愿军卢有新背着35公斤重的装备,冒着炮火袭击的危险,忍住战友牺牲的悲痛,四处奔忙做好通讯工作 “前进的脚步绝不停歇”

梧州日报 2021-05-23 06:41 大字

吴艳虹罗继源

“在梧州开完抗美援朝动员大会之后,我们这一批志愿军全部戴上大红花,然后匆匆忙忙地开始北上……”2021年3月31日,回忆起70多年前入伍参战的往事时,91岁的卢有新激动不已。当天,佩戴着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鸽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他,即使无法站立起来,也依然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寒冬时节北上参战

卢有新是龙圩区新地镇都梅村人。1950年12月,年仅21岁的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到快速反击作战阶段,急需后备部队支援,因此,卢有新入伍的第二天就开始参加体能训练,为入朝作战做好准备。

1951年初,梧州召开抗美援朝动员大会后,卢有新和战友们胸前佩戴着大红花随即北上。在火车上颠簸了几天后,他们一路辗转去到了沈阳。稍作整顿,大家领取了枪支弹药、军衣棉被和干粮等物资,随即又踏上了到朝鲜的征程。

此时正值东北亚地区最寒冷的季节,寒风呼啸,白雪皑皑。由于作战环境艰辛,卢有新和战友们能领到的物资非常有限。“我们每人领取了一支步枪、100发子弹、一个水壶等物资,新枪需要上油润滑,由于没有擦枪布,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衣服来擦枪。”卢有新说,“当时地上的积雪很厚,我们踩下去膝盖差不多都被淹没了,但我们年轻力壮,不怕冷、不怕苦。我们都背着几十斤重的物资,全副武装跟着大部队出发去朝鲜。”

明枪暗炮纷纷袭来

进入朝鲜后,卢有新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敌机无时无刻不在低空盘旋巡逻,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进行狂轰滥炸。朝鲜地形崎岖,在狂风大雪中,卢有新和战友们不仅要克服艰苦的行军环境,还要观察敌情,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白天我们尽量躲在防空洞里休息、煮饭、烧水。一入夜,我们就开始在山林里摸黑前进。”卢有新说,在前进的道路上,志愿军不断减员,有冻伤的,有生病的,也有阵亡的。卢有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是,我们前进的脚步绝不会因此而停歇。”

1951年10月,文登里战斗打响,为了掩护进攻部队,志愿军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夺回铁原以西的190.8高地。当时,卢有新因表达能力较强,体能好,被任命为通讯员,负责前线与作战指挥部之间的通讯传递。于是,除了身上背的作战物资外,卢有新还要背上一部军用电台和步话机,结果,压在他身上的装备全重达到了35公斤。

背着这一副“行头”,卢有新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四处奔忙做好通讯工作,不时还要上跃下跳、左闪右挪,躲避着从各处飞来的明枪暗炮。在他的脚下到处都是战友的尸体和残肢,四周则充斥着炮火和鲜血,但在激烈的战斗中,对于这一切,他几近麻木。经过连续艰苦的战斗,志愿军终于成功夺取了190.8高地,为前进的大部队提供了坚固的侧翼。

朝鲜战争1953年7月停战后,卢有新仍然驻留朝鲜。直到1956年队伍撤防回国,他才退伍复员回乡。如今,卢有新虽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忘不了入朝作战的日日夜夜。

新闻推荐

传承红色经典 弘扬诗词文化 2021年梧州市小学生诗词朗诵大赛开赛

5月22日,2021年梧州市小学生诗词朗诵大赛开赛,来自各城区和三县一市的52支队伍参加了当天的预赛。本报记者何鎏摄本报...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