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已证实死亡 全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西江都市报 2021-03-22 06:5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蒙敏莹)3月21日,记者从西江梧州水域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组了解到,经过连续两天多持续搜寻,3月21日6时49分,该救助工作组在梧州市长洲岛内江距离西江三桥300米左右水域发现这头误入西江梧州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尸体。目前,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已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3月12日,发现中华白海豚误入西江梧州水域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和梧州市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农业、渔政、海事、交通运输等部门,采取重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并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救护技术支持。在广西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吴海萍,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黄祥麟、副研究员陈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王志陶,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潜水员、驯养员孔繁铭等专家现场指导,以及国内知名专家的在线帮助下,先后开展4次围捕救助,均未成功。

救助组专家表示,这是一次难度极高的救助行动。连日来,工作组尽全力救助迷途中华白海豚,但因为水域环境复杂,在内河救助中华白海豚的经验少之又少,救助工作难度非常大。黄祥麟介绍,中华白海豚属于水生哺乳动物,不能用捕捞鱼类方式简单围捕,救助过程中,必须确保它能够顺畅呼吸。而且,中华白海豚是一个体型很大的动物,这头白海豚体长约2.5米,体重约200多公斤,加之这次它进入到距离入海口300多公里的内河,极为罕见,这些都增加了救助难度。

专家介绍,救助中华白海豚所需的网具较大、较深,非常考究,专门用于海洋捕捞的网具其实并不适合救助中华白海豚。“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救助行动,我们一刻也不能多等,救助网具必须靠我们的渔民现场改装制作。”黄祥麟说道。此次中华白海豚救助行动是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有序开展的一次救助行动。每一次救助过程都有完整的行动方案,特别是在救助工作初期,工作组迅速联系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救助方案进行研讨。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工作组及时与专家沟通协调,不断优化调整,确保每一次救助行动更加科学、谨慎。救助过程中,梧州市有关单位全力支持配合、做好服务保障,为救助这头中华白海豚付出了艰辛努力。

但由于中华白海豚进入淡水水域时间过长,背部体表的皮肤感染现象明显,出现脓包且面积不断扩大,专家组判断其健康状况呈持续下降趋势。3月19日7时许,西江梧州水域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组在该海豚活动主要水域巡查时未发现其踪迹,救助工作组随即扩大巡查范围,向渔民咨询有关情况,迅速增派4艘巡查船沿江上下游进行全面搜寻,并商请上下游渔业渔政部门共同开展搜寻工作。

“3月21日6时左右,我们与执法人员沿西江内江的两岸开展巡查,6时49分在西江三桥附近发现了这头中华白海豚。”黄祥麟研究员表示,随即,巡查人员立即对其进行捕捞,将其运回渔政趸船并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3月21日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梧州渔政趸船时看到,救助工作组正在对中华白海豚尸体进行善后处理。据介绍,在发现中华白海豚尸体后,救助工作组8时45分已将尸体运回到梧州渔政趸船。接报后,市委书记全桂寿、市长钟畅姿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全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如实客观、精准科学、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从进入内河到整个救助行动过程中,救援工作组连续跟踪,留下较完整记录,这对于我们在开展鲸豚类研究以及鲸豚类救助工作经验积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黄祥麟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此类事件的基础上总结出更完善的救助预案,为今后发生类似事情开展救助行动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大幅缩短救助时间。

据了解,目前,中华白海豚具体死因仍需进行病理解剖才能做进一步判断。黄祥麟表示,为了对这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情况有更精确判断,专家组将尽快在梧州对其进行解剖,之后将制作成标本以作科普使用。

新闻推荐

创新是支撑 争先是关键 田言

时政瞭望一时走在前列,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看别人大步向前发展而自己无动于衷。如果真的有这种想法,那么逆...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