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船载香去, 夜夜西江入梦来 像看电影一样看《茶船古道》
何华湘
我不是要劝你看这本书,正如这本书不是要劝你爱上六堡茶,正如六堡茶绝不会向你矜夸自己有多好,它只是在岁月赓续中不动声色地陈化、升华。这本书,它只是静默地待在我的床头,或书桌,或茶几,或我随心所至的任何一处角落,在喧嚣褪尽的夜晚与我片刻相伴。
这一刻,人也安详,茶也安详,历史中的人和物恍如《博物馆奇妙夜》里的标本袅袅地活过来:早春二月,松节火把噼啪作响,摇摇晃晃照着茶农半夜上山采茶;刚炒的干茶冒着热气,人挑一担,马驮几篓,来到六堡镇街待价而沽;熙熙攘攘的合口码头,工人们将打好唛的六堡茶扛上船去,一箩一箩码成堆;鸭婆滩头,三四只尖头船左闪右躲,在礁石和漩涡间湍湍前行;羚羊峡口,机动驳船拖着一串满载茶叶的木船,首尾相牵顺流而下;濛江船、花尾渡、大货轮,在宽阔的西江水道穿梭如鲫,不同年代不同成色的六堡茶带着槟榔香和药香款款而来,在广州集结,又下到港澳、东南亚,最终进入矿区厂房、茶楼酒肆、千家万户……
西江脉脉,茶香绵绵。一艘船是一页历史,一箩茶有一段记忆。时代的潮流奔涌不息,发生在这条茶船古道的一桩桩过往恰如一朵朵浪花,刹那夺目,转瞬即逝。见过的人惊叹它的绚烂瑰丽,没见过的人迷惑于江湖传说的扑朔迷离。如果不是这本《茶船古道》,恐怕许多故事就只能如泡影般湮灭了。2020年,如此魔幻任性的一个年份,漓江出版社竟然捧出了这么认真靠谱的一本著作,实在难得。
要不是事先知道这本书的来历,我大概会以为它是出自电影人之手。娴熟的蒙太奇手法,摄影大师的操控感,将一帧帧影像、一段段讲述、一缕缕史料巧妙有序地拼接成一幅波澜壮阔的茶船古道全息图。客观镜头的定距跟随,主体视点的灵活转换,意味深长的聚焦,出神入化的闪回,还有画龙点睛的旁白,无一不是体现了大片极致审美追求的匠心设计。工整严谨而又饱含张力的结构布局,恬淡朴素但又画面感十足的语言剪辑,释放着难以抗拒的召唤力,带着读者穿越崇山峻岭,渡过急流险滩,漂洋过海。在异国风情中回眸茶乡故里,被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深深折服。
循着书中的复调式剧情随意闲逛,你会邂逅六堡镇的茶农、船长、排工、茶庄老板、茶厂厂长、酒楼伙计、香港茶商、进出口公司的干部、新加坡新娘、身藏巨款独行山路的年轻人……在这些素未谋面却亲切熟稔的人物身上,你能从他们的一颦一笑和家常叙事中读懂有关茶船古道的兴衰沉浮、悲欢离合,体会到六堡茶数百年来破茧成蝶的艰辛和喜悦。如果你手边恰好还有一杯茶,或许,你能有幸尝透在那醇红茶汤里深藏的世道人心,顺便体验一下看7D电影的感觉。
不事张扬的情志抒发,不着痕迹的文献爬梳,周密慎重的访谈,温润细腻的笔触,让这本书在拥有电影特质之外还同时呈现出史学专著的气概和文艺作品的气质。这般奇妙的和谐,并非八面玲珑的刻意雕琢,却是和光同尘的为学境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非胸怀天下者,不足以指点江山。唯有情系苍生,笔下文字才有跳脱小我、饶益众生的智慧和力量。此书功成,古道轨迹再现,茶人声名远播,著者的个人意志几乎纤毫未露,如果不是有着“为人”的原动力,光靠自我克制是难以做到这般地步的。
启扉风起云涌,掩卷云淡风轻。漫长等待,落到壶中自有别样境界;多少煎熬,入得喉来只觉一丝回甘。梧州许多有资历的老茶人,不会向你推销他的茶有多少年份,你自己品就是了。这部57万字的《茶船古道》,著者没有告诉我们它有怎样的价值,你自己掂量就是了。作为一本书,要说有什么样的用处,不过是看它契了怎样的机缘,入了怎样的眼,合了怎样的心。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读过这本书,再品六堡茶,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新闻推荐
本报梧州讯1月13日,梧州市公安局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荣誉仪式暨党员先锋事迹报告会。当天,来自该市公安机关各警种的民...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