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西江 起风云

梧州日报 2020-12-17 06:53 大字

龙伟 刘道德

抗日战争时期,行走在西江上的客轮、货船纷纷停航。此时,繁忙的梧州港口一片沉寂,航运事业陷于瘫痪,一批批的海员工人也随之离船、失业,生计也成了大问题。

梧州海员工会面对战乱及大批失业海员生活的现状,设法及时组建了一个专门为梧州港口船舶货物起卸转运服务的起卸组进行生产自救。这样,300多个失业海员有了工作,生活有了着落。

抗战胜利后,梧州各行各业纷纷恢复生产。船舶穿梭往来,港口的货物转运起卸工作频繁,业务不断增加。在起卸组任务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梧州海员工会又及时设法将流散在社会上的600多个失业海员召请回来并安置到起卸组,充实起卸组的力量。起卸组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多,工人们的工资也由每人日均5公斤大米增加到每人日均10公斤大米。

这时,起卸组计划从集体收入和工人的工资中抽一点钱作为基金,并成立一个公益基金会,这些基金用于解决病伤员工的医疗费用及家庭困难的生活补助费。1946年秋,公益基金会累积了10多万元港币,这笔款也如数上交给梧州海员工会。

港口繁荣,起卸组工作增多,随之经济收入增多,也引起当时地方官吏的垂涎。他们倚仗手中的一些权力,暗地串通,勾结密谋,打出为补贴地方财政经济的理由,将起卸组经济收入的四成抽出来“补贴地方财政”。而这伙官吏却胆大包天,将起卸组的上交款侵吞、瓜分,中饱私囊。这伙人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同伙当起卸组的头儿。这个起卸组头目,玩弄权势,肆无忌惮地捞钱,指挥工人提高起货装运费等不良行为。

起卸组无法无天的行为,激起了梧州商会的极大愤怒。商会组织各商行抵制起卸组野蛮装卸、损坏货物违法行为,有意拖延货物转运的装卸款。

一时间,整个港口堵满了密密麻麻、载满着货物的船舶,1000多名旅客滞留。

后来,海员工会、起卸组为解决争端,便主动地找商会协商。几经协商后,问题才解决。

新闻推荐

建筑垃圾挡道存隐患 梧州学院南门对面人行道通行不便

本报讯(记者黄烨玲)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称,梧州学院南门的斑马线对面,人行道上有不少拆除旧房屋后留下的建筑垃圾。此处来往...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