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鸡首壶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青瓷鸡首壶。(李光亮提供)与青瓷鸡首壶同墓所出的”永嘉六年壬申宜子保孙”墓砖。(李光亮提供)
李光亮
青瓷鸡首壶,盘口,短颈,弧肩,桥耳,鼓腹,平底。肩部饰有二桥形耳及一道凹弦纹,流作鸡首状,高冠圆嘴,后安圆股弧形把手,下端贴于上腹部。通体施釉,呈豆青色,冰裂状,造型优美别致。该鸡首壶高22.8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22.8厘米、底径15厘米,于1958年出土于梧州市富民坊粮仓基建工地的一处墓葬,现藏于梧州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鸡首壶,流行于西晋至唐初
鸡首壶因流作鸡首状而得名,亦称鸡头壶、天鸡壶,还有“罂”之称。1972年就有一件在南京一座东晋墓出土的鸡首壶,上面刻写着铭文“罂主姓黄名齐之”。鸡首壶的出现,与古代传统民俗崇拜鸡的文化有关。古代人们认为鸡是吉祥鸟、有阳刚之气,可以禳灾除凶。因此,鸡的形象被融入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比如,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出土了外形像鸡的陶器,距今4000多年的石家河文化邓家湾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鸡、鸡型壶。在后世的汉晋墓葬中,陶瓷鸡塑、鸡舍也大量出现。
鸡首壶流行于西晋至唐初,经历了“实用器-明器(古代随葬器物)-实用器”三个阶段,在发展演变中逐渐增强实用性。鸡首壶的荣衰原因与社会背景的变化有密切联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动乱、大融合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劳动人民将鸡的形象寓于日常生活器具之中,创造了鸡首壶,充分表达了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到了唐代,百姓生活安定,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颠沛流离,人们那种寄情于物的思想逐渐消退,转而享受当下物质生活,追求精神娱乐,鸡首壶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关于鸡首壶的用途,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该器物作酒器所用,也有学者认为是作茶具所用。而在墓葬中的鸡首壶,则是以鸡的吉祥、阳刚、辟邪寓意,随葬于墓中,以求逝者安息。
魏晋时期,长江流域制瓷技术传播至梧州
对于该鸡首壶的年代,最先发表于《文物资料丛刊8》的文章指出,该鸡首壶“具有浓重的西晋作风”。显然,文章将该鸡首壶的年代定为西晋。
然而,从鸡首壶的流传分布地域上看,鸡首壶最早出现于三国末期的江浙地区,到西晋末、东晋初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各地区,再到东晋时期广布南方各地区。在南朝中后期,鸡首壶的生产和使用区域又由南方转移到黄河流域,继而南方罕见。至隋唐,鸡首壶逐渐走向衰败并消失。而梧州地区地处南方,因此,笔者认为,鸡首壶的出现时间应最早在东晋时期。
而对于该鸡首壶与所在的梧州富民坊墓葬的年代问题,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专攻六朝考古学的韦正教授在其专著《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认为,该鸡首壶与其所在墓葬的年代均为东晋晚期至南朝的刘宋时期。在此笔者认同韦正教授的观点,即该鸡首壶的年代应为东晋晚期至南朝的刘宋时期。
梧州地处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西可通云贵、东可达广州入海、北经灵渠可至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该鸡首壶在梧州的出土,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制瓷技术向梧州传播以及梧州地区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同时,在魏晋南北朝战争频仍的大背景下,梧州所处地区虽相对安定,但仍然反映出梧州人对安定生活的珍惜与寄托。
寓意美好,可作为文创产品活化利用
该鸡首壶造型古朴典雅,寓意美好,结合梧州市名品六堡茶,非常适合作为文创产品以活化利用。即以该青瓷鸡首壶为模型,加以再创作,做成茶壶。如此,可以实现“把文物带回家”,也可以赋予六堡茶更多的文化内涵,进而与六堡茶一起成为展示梧州形象、讲好梧州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优质载体。
新闻推荐
近百个展位完成招商 美食嘉年华活动场地布置工作将于12月3日完成
本报讯(记者梁燕如通讯员朱虹颖)11月30日,记者从长洲区商务局获悉,第十七届梧州宝石节“岭南古郡、梧州味道”美食嘉年华活动...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