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谨防冬季疾病

梧州日报 2020-11-09 10:28 大字

通讯员张琼之/文

立冬后,气温会逐渐下降,昼夜温差较大,容易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紊乱,病毒会乘虚而入,使免疫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儿童患上冬季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立冬后要打响预防疾病的“保卫战”。

儿童要增强体质合理膳食

近期,在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门诊候诊区,坐满了候诊的家长和儿童。张女士带着感冒咳嗽的大儿子和发热的小儿子前来医院就诊。她说:“前几天先是哥哥有感冒伴咳嗽症状,随后,弟弟毫无征兆地出现发热症状。”

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何苑棉说:“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期,尤其是儿童相较于成年人来说免疫力不足,抵抗力差,易在季节交替时患病,特别是家中有两个孩童的,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最近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儿科每天接待的感冒、咳嗽、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较多。”由于梧州的天气反复无常,属湿冷天气,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何苑棉表示,不仅是儿童,各个年龄段的市民都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勤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保持居家环境清洁通风,适时添减衣服,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合理膳食。孩子一旦出现呼吸急促、高烧不退的情况,要及早就医,谨防病症加重。

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服药避免血压波动

由于气温逐渐下降,会使人体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属秋冬季的高发病,也会加大心脏的负荷。所以,每年的秋冬季都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尤其要注意按时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波动,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绞痛的发生。”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潘华福建议,在气温骤降及季节更替时,高血压患者务必要加强血压的自我监测,密切关注血压值,警惕因外界温度变化所导致的血压剧变。如果发生血压值急剧升高,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避免随意用药酿成危险。

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餐后,8时至9时进行适当的晨练,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但在外出活动时要注意关节、头部、面部的保暖,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

此外,“老人起床的时候要讲究‘慢’,在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最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潘华福医生提醒,愤怒、焦虑、惊恐以及其他情绪突变都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斑块破裂诱发心脏血管疾病,甚至猝死。因此,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防止血压波动至关重要,要做到定期监测血压,规范服药。

新闻推荐

热心公益的“杏姐” 记京梧社区退休党员志愿者卢洁杏

本报记者冼振宇从退休前参加网上的梧州公益群活动,到2017年退休后加入京梧社区志愿者队伍,卢洁杏积极在城市清洁、爱心公益...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