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大学路非机动车道变“瘦”了 规划设计部门回应:受道路客观条件限制,按现状路面总宽控制,在保证双向4车道的情况下,大学路设置有1.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
由于大学路河滨公园附近路段的非机动车道较狭窄,不少两轮车都驶到机动车道上。本报记者 冼振宇 摄
本报讯(记者 冼振宇)近年来,梧州市实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道行驶的交通管理方式,摩托车、两轮电动车、自行车等两轮车需行驶在两轮车专用道上。然而,有部分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市内一些路段没有划出两轮车专用道,市民驾驶两轮车时只能驶到机动车道上与汽车混行。
据了解,随着市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的推进,不少已完成“白改黑”升级改造的道路都先后划出了两轮车专用道,然而,由于各个道路路况不尽相同,在一些较狭窄的路段,不少市民对路段中是否划有两轮车专用道直呼“看不懂”。10月12日,记者在大学路桂江一桥西桥头至金信大厦原一中转盘路口看到,这个路段的机动车道为双向四车道,在两侧道路边还有一条宽约1.5米的通道,由于该通道仅能通行一辆两轮车,因此不少驾驶两轮车的市民都没有走这条通道,而是驶到机动车道上。另外,在一些设置了路边临时停车区域的路段,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只能混行。
据了解,大学路在2018年下半年已经完成升级改造,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主干道必须分设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但为何大学路的非机动车道如此狭窄?
10月13日,记者先后向市自然资源局和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咨询。市自然资源局管网工程规划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对城市道路规划,路宽20米至32米的道路,属于市政次干路,基本采用双向四车道及两侧非机动车道加人行道的布局设计,其中机动车道要确保3.5米的宽度,但是部分路段经过提质改造后,原有的非机动车分隔带已经发生改变,就要看道路的具体改造方案。
对于市民关于大学路非机动车道狭窄难行的疑问,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综合设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城市主干道必须分设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且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应少于2.5米,支道和居民小区之间的组团道路可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道路设计要受到实际路况、城市管理方法、历史遗留的客观条件等因素影响,例如银湖北路、菊湖路等近年来新建的道路,原本是设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但是由于要照顾周边居民停车的需求,于是将一部分非机动车道改为路边停车区域,那么非机动车就只能在机动车道上混行。
该负责人与记者一起来到市民反映的大学路实地分析,他表示,大学路桂江一桥西桥头一带是属于上下桥的瓶颈道路,本身就不是很宽,加上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最初的道路规划只是双向单车道,随着城市的发展,双向单车道明显无法满足城市交通出行的需求,而旧路改造提升往往受规划红线限制及人行道地下管线较为复杂的影响难以拓宽,同时大学路现有路树长势较好,绿树成荫,道路拓宽涉及要迁移现有路树,影响城市绿化景观。因此,该部门通过与市交警部门反复协商和实地勘察,在大学路升级改造的时候改为双向四车道,优先考虑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及保证道路通行顺畅。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关于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的规定,自行车的通行宽度为1米,再预留两侧路缘带0.25米的宽度,综合考虑后,将大学路河滨公园路段的非机动车道设计为1.5米宽度。
新闻推荐
确保群众上诉有门申诉有道 长洲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全力服务弱势群体
本报讯(记者梁燕如通讯员高小琳)近期,长洲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一起农民工集体讨薪案件。经过专业法援律师指导帮助,受...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