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治精神植根孩子心灵

梧州日报 2020-10-12 06:55 大字

吴家宁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校园违法现象日渐呈上升趋势发展,在校学生打架斗殴、沉溺于网络导致偷盗、勒索等现象并不鲜见。这些违纪违规乃至违法的现象已对校园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在向社会昭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一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如父母离婚、分居、死亡等,导致青少年从小缺少关心,从失养沦为犯罪。也有家庭存在溺爱、放纵、偏爱、护短等,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不加以制止。另外,有些家庭只顾眼前利益而不为孩子将来考虑,指使、鼓励未成年子女弃学经商或外出打工,因这些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有的根本不懂法,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另一方面,校园的法治教育不到位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曾几何时,校园法治教育存在着片面化、形式化的问题,没有将引导与规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基本教育理念融入法治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对“差生”进行冷落或歧视,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如今,梧州市教育系统按照作风兴市要求,深入查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法治教育缺失、不足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督促各级学校开好、开足法治教育、德育教育课程以及着力培育法治宣传教育骨干、法治教育名师,提升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程设计、依法治理“校闹”、中小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等能力……种种措施,必定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继而让大家都能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笔者认为,除了要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开展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同时,还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方法,法制教育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法律意识、情感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这样,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要把法治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法治的光芒照进孩子们的心田,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真正植根于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新闻推荐

“梧州宝石”征集品牌形象设计 胜出者最高可获10000元奖金

本报讯按照作风兴市、产业兴市要求,由市宝石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的“梧州宝石”公共品牌形象设计征集即日起开展,胜出者最...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