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我创作的根脉” 梧州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黄咏梅创作访谈录
本报记者 林丹莉
日前,梧州市召开“从鸳鸯江出发——黄咏梅作品研讨会”,来自广西区内外的多名专家、学者相聚一起,共同探讨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黄咏梅的文学作品与当代中国的互动关系。作为梧州籍的作家,黄咏梅用自己的笔墨书写梧州、描绘家乡。9月29日,记者对黄咏梅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她的创作心路历程,以及故乡对她创作带来的影响。
“对我来说文学创作的初心就是喜欢”
记者:黄老师,您好。我了解到您从10岁就开始写诗,自此开启了文学创作生涯,如今,您的作品斩获了多项大奖,是什么让您在文学创作路上坚持了那么久?
黄咏梅:确实,很多同龄作家都称我为“老作家”,因为我创作的时间比较长。在父亲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我从10岁开始写诗,此后再也没有中断过写作。虽然每个年龄写作的文体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我觉得成品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肯定和我几十年以来的坚持息息相关。说到坚持下来的力量,可能就是喜欢吧。对我来说,文学创作的初心就是喜欢,有了喜欢,我才慢慢地把它做成自己的专业,然后坚持到了现在。
记者:听说您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个关于现代女性和城市的故事。请问,是什么原因激发了您写长篇小说的念头?
黄咏梅:我写作是很慢的。那天研讨会上也有专家提到,我写短篇小说已有一定的时间了,也积累了一定的分量,他们觉得我应该尝试写长篇小说。其实,小说创作跟一个人的世界观是息息相关的。当你觉得短篇小说没有办法完全容纳下自己的世界观后,你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去写长篇小说。而且,人到中年了,确确实实也要迈向这样一个挑战,所以我会尝试去写。目前我已完成计划中的一半,但是字数的终点在哪里仍然未知。
“故乡始终是我的根脉”
记者:从文学地理的角度看,作家的创作会带有“出生地”和“异乡人”的心灵标签。您出生于梧州,成名在广东,现居杭州,您觉得地理上的变化对于您的创作转型有哪些影响?
黄咏梅:其实影响还是很大的,地理上的变化虽然只是空间上的位移,但它里面包含了很多文化上面的变化,最直接的就是语言。因为我们这一代作家都是写日常生活比较多,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语言就是我们积累下来的东西,所以语言的变化会很直接呈现在作品里。当然,还有一些文化性格上面的变化。比如说,岭南文化和江南文化就非常不一样。江南是很安静的,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而一回来岭南,则是大排档、步行街这种热闹的场景,人间烟火气息特别浓。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我创作时关于场景和语言的描写。
记者:作为一名梧州籍作家,我看到您的作品里面时常会出现一些梧州元素,您觉得故乡在您创作方面有哪些帮助吗?
黄咏梅:我经常会讲,所有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写当下还是写回忆,他潜意识里面的根还是来源于他的故乡。我看过这么一句话:故乡,其实是一个作家在写作中经常回到的一个空间概念;童年,是写作中经常回到的一个时间概念。因此,时间和空间构成了作家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所以,故乡对于我来说,不仅是我写作的出发点,它也一直存在于我的作品中,它有时候是隐藏的,有时候则完全呈现出来,但它肯定是我的根脉。
“希望下一部作品能更直接反映当下梧州的生活面貌”
记者:很多梧州读者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您以后会不会专门创作一个关于梧州人、梧州这座城市的作品?
黄咏梅:我是有这个想法的。在我的作品中,写我记忆中的故乡其实是特别多的。每次我一坐下来,一想到要写故乡的旧时生活和城市氛围,写起来便特别顺手。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吃穿住行、生活方式及小城节奏都在跟着时代而变化,所以光写记忆中的故乡其实是不完整的。我很希望能够经常回到故乡,多做一些功课,对当下的梧州多一些了解,不仅了解它城市面貌的变化,还要了解它精神上的变化。我希望我下一部作品能更直接、更贴近地去反映当下梧州的生活面貌。
记者:您每一次回来,能感受到梧州有什么变化吗?
黄咏梅:虽然我每次回梧州并不是每个角落都逛遍,很多时候也只是在我父母家生活的小区周围看看,但我发现它变化还是挺大的。我父母生活在河东片区,属于老城区,我哥哥、姐姐则生活在新城区。其实,这很有意思,这个城市由一条江隔开了河东、河西,旧时光可能在河东保留多一些,而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属于河西多一些。一条江把城市分割成不同的面貌,梧州的这个特点很鲜明。以我们的家庭为例,老人家住在河东,年轻一代和小孩子住在河西。其实我有一个计划,以一个家庭为小切口,通过描写家族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各种变化,例如居住地的变化,生活模式的变化,从而反映整个梧州的变化发展。
新闻推荐
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梧州市举行“互联网+”数字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本报讯(记者梁燕如陈素雅)9月29日,梧州市人民政府、京东智联云“互联网+”数字经济合作项目举行签约仪式。市委书记全桂寿,京...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