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体会 从鸳鸯江出发 坚定文化自信 黄咏梅作品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摘登

梧州日报 2020-09-30 06:40 大字

黄咏梅在会上谈创作体会。 冼卫雄 摄9月28日,市委宣传部、《南方文坛》杂志社、市文联联合举办“从鸳鸯江出发”——黄咏梅作品研讨会。 本报记者 李鸿荣 摄

9月28日,由市委宣传部、《南方文坛》杂志社、市文联联合主办的“从鸳鸯江出发——黄咏梅作品研讨会”在梧州市成功举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推动广西文艺“出名家、出名作”,推介“百年叙述·桂籍文艺家”,加强梧州与区内外文化交流,促进本土文学创作,活跃文艺评论,营造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梧州籍作家黄咏梅作品研讨会的举办。本次研讨会得到各方热烈响应,10多位区内外专家学者和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文学爱好者约100人欢聚一堂,畅谈文艺创作。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义勤;广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吕洁,市委书记全桂寿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由广西文联二级巡视员、副主席、《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主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恩出席会议。

现摘登此次研讨会专家及参会人员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专家学者发言

吴义勤(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梧州市能够为远在外地的梧州籍作家召开这样隆重的研讨会,充分体现了梧州文脉深厚的文化热度,对梧州儿女的博大胸怀,体现了梧州对文化人的关怀,也体现梧州市大力发展文化文学事业的战略眼光,这必将对梧州市文化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对我们本土作家的成长发挥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黄咏梅是中国当代成就突出、极为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青年作家,她可以说是梧州的骄傲,是广西的骄傲,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骄傲。她的小说始终保持稳定的节奏,稳定的创作数量和质量,体现了作者的创造力和耐力,并且以对宽阔的生活面和复杂的芸芸众生有温度地描写,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黄咏梅是一个真正热爱生活、拥抱生活、扎根生活的作家,她的小说始终关注平凡世界里的小人物,总是平静的叙述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生老病死,她始终以一种温暖的目光注视着笔下的人,在生活中挣扎的、奔波的人生。无论是父亲、母亲、小姨,还是保安、退休老人、底层人家的孩子,黄咏梅的小说表现一种人物的内心可以说是全覆盖的,生活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她的影像,她笔下的所有人物也都有着“我”的影子、 “我”的投射,“我”与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可以说都是贴心贴肺的、感同身受的。

张燕玲(著名评论家,广西文联二级巡视员、副主席,《南方文坛》主编):

我感受特别深的是,文学最后还是要回到低处的、回到细微、回到世道人心、回到人间,也就是说,回到人民的中间,真的是需要大家潜心于生活的深处,以独特的写作经验去发现某种属于文学,属于广西,属于这个时代的奇妙张力,并以此创作出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和世界的文学精品。在这个意义上,梧州的文学创作是需要像今天这样的鼓劲和加油。感谢咏梅赋予我们这个契机,感谢远道而来的专家,祝福梧州的文学未来。

梁鸿鹰(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文艺报》总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一方文化。鸳鸯江作为黄咏梅的精神养场、文化养场,追溯她的精神成长历程,回望一个作家成长过程,当地文化教育、人文环境,对于我们认识文学规律非常有价值。

黄咏梅的创作从梧州的山山水水出发,从梧州的家庭氛围出发。我们从她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她的父亲从大学毕业以后曾有过一段风餐露宿的生活,后来转入报纸副刊从事编辑工作,因此父亲在家里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文化氛围,她从小就看到父亲招待八方文友,文友们对她文学细胞促成了一种原始催生。而且她从小喜欢阅读,大量的文学阅读起到了启蒙和积累的作用。后来,她从梧州到广州生活,不同的地域对她题材的积累和文风影响也起到很大作用,培养出敏感、求知、求真的创作态度。离开了广东广西,进入浙江另一个大都市以后,新的生活对她构成新的挑战,但她没有迷失,而是试着继续努力迎接挑战,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蒋述卓(著名评论家,广东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从咏梅的作品,我主要谈两点,一个是她的创作视角,另一个是她的岭南文化色彩。在她创作的《父亲的后视镜》作品,她从后视镜影射出来的各种人生,不是按照一般人的生活逻辑去写,而是按照人物自身的逻辑去写,按照一个作家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去写人物的命运。在她的小说作品里,有时在写着的一半突然转身,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剧情转折,让整个小说呈现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关于岭南文化色彩,她的灵感至少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岭南的文化环境,即第一故乡梧州和第二故乡广州的原生环境,她的作品里写到西江水、中山公园、白马批发市场,甚至写到暨南大学的石牌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环境反映思想。比如广东原来治安比较严重的摩托车抢劫,保安破解的方法是拿个钩子就把摩托车勾住了,这个情节在小说里写得非常逼真。二是粤语方言是其作品的语言特色,比如“巴闭”等,把粤语方言的特色在作品里体现出来,是她创作的一个特点。

刘琼(著名评论家,《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有人说作家是天生的,需要天赋,一个作家也是需要故乡的。“从鸳鸯江出发”,鸳鸯江的水土养育了黄咏梅。故乡的文化决定了作者故乡文学的镜像,在咏梅的散文集里说到,像她这样在外乡的写作者,一生的写作是在寻找一种原初的记忆,她的生活轨迹决定了她作品的深度。从梧州到广州到杭州,黄咏梅的生活都跟“州”有关,从西江到珠江再到钱塘江,她用故乡的元素写出超越故乡的经验。

黄咏梅用新现实主义的写作,聚焦广阔的时代空间,她超越了女性写作自我。有三个方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是纪实性写作的敏锐,二是对特异性的写作发现,三是对经验性的重新把握能力。

洪治纲(著名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我开始看咏梅小说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理解她的作品,因为她的作品情节比较松、比较平淡,只是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会突然来一个情节,有一个细节戏剧性的,或者是人物的转折。后来我慢慢了解到,其实这就是梧州、岭南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精髓——从容、平淡、随意。

故乡是作家永远的写作底色,这个底色一定不是表现在故事的内容上,比如说《父亲的后视镜》,写的是运河,有杭州的底色,但是我个人觉得始终还是有故乡的底色、故乡的神韵。故乡的神韵、精神的神韵,那种平凡生活的生存底色,给了咏梅一个强大的铺垫,使她能够在不断地回望故乡的过程当中,以异域的眼光看出更多更有意味的身边的人物及特征。我们会在家乡的历史上继续进行书写,讲好梧州故事,把梧州故事讲得更深。

刘铁群(青年评论家,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咏梅是我的师姐,而且是住在我楼上的师姐。我印象中咏梅师姐在独秀作家群访谈时提到过,如果不来师大读书可能创作仅仅是个人的兴趣,但是这一段求学的经历让她的创作成了一种自觉。

2002年我回到广西师大工作,听说黄咏梅写小说了,当时我觉得很惊讶,因为在我心里黄咏梅就是一个一身诗意的文艺青年。当时马上找了她的小说来看,而且还看到了她谈创作转变的一篇文章,我就记住了其中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桂林是一座抒情的城市,而广州是一座叙事的城市,因为这样的原因转向写小说。黄咏梅从梧州到桂林,从鸳鸯江到漓江,她抒情的才华被充分开发出来了,但她身上还潜藏着一种叙事的才华,这种才华是在广州被开发出来的。而且,黄咏梅能够精准地去接受并且抓住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并且激发出自己一种新的创作特征。

曾攀(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南方文坛》编辑部主任):

中国文学应该扎根现实,扎根人民,在我看来,黄咏梅的小说就是这样的典范。她在写现实、写人生、写生活方面在中国文坛是独步的。我们写当代文学要写出很多抽象的东西,喜欢以小见大,但我觉得黄咏梅的小说是“以小见小”。正是这样的“以小见小”,让她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转场,在不同的生活场景、情景、情感中顺畅地转场,完成一个意义换喻的过程。

黄咏梅在写作方面喜欢生活化叙事,就是把无数的细节神奇地融合,把小说在故事与形式之间进行较量,仿佛在形式上这个短篇小说要结束了,但里面的情感生活故事仍然不绝于耳,这就让故事突破了形式的拘囿。

梁豪(梧州籍青年作家、《人民文学》编辑):

都市题材很多人都在写,但只有黄咏梅写出了那种水泥质感的冰冷,但她没有忘记水泥之上的那种人情味,而这个人情味其实就是来自我们似有若无,依然残存的泥土气息。她的小说写的是新时代的“新世情”,写的是城市非常具象的一个个小人物,故事直接切入都市现场,这就是现代都市特征。她写广州、杭州里面那些真正属于百姓的故事,她把故事和故事里的人跟读者生活拉得很近,让故事人物与读者有迎面而来的感觉,人物的气息、人物脸上的皱纹和呼吸,都能感受到。

都市题材很容易雷同,但她笔下的那个人,那个故事,让读者感到从一种熟悉的内部萌发出来的陌生感。

杨奔(梧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黄咏梅和我是双重校友,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系时受到诗社和文学社的熏陶,但后来我并没有研究文学,研究的是语言,更多的是研究方言,并没有走上文学的道路。

咏梅的作品我觉得可以从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角度去切入,对咏梅的作品中从梧州的历史、文化、方言的使用加以研究、学习、借鉴。

曾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梧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梧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我记得东西老师曾经说,黄咏梅的写作动机之一可能就是为了让家乡的父老乡亲感到高兴。我觉得他的评价是非常到位的,我们父老乡亲确实是非常高兴,从2018年黄咏梅获得鲁迅文学奖到现在,梧州的父老乡亲都很高兴。

如果从西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黄咏梅的作品,她的作品具有水文化的风格。水是温润的,有时候水也是险峻的,我想用水的特性来形容她的小说作品。水无常势,她的小说每篇都有不一样的风格。而且,水文化同样可以概括黄咏梅所经历的梧州、广州,甚至杭州钱塘江的江河文化的影响。

黄咏梅的小说语言叙述非常有个人风格,她能够把握好这个叙述的语言运用,我看出她的作品其实有相当多的诗的语言,她的很多句子都是用诗的比喻手法表现,有诗意,有隐喻,有情感在作品里体现。另外,她的作品还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故事人物并不是我们现实中的某个人,比如我们看的马王街并不是梧州现实生活的马王街,而是具有某种隐喻的场景,是某种隐喻某种象征。

吴运兴(广西作协会员、梧州市作协名誉主席、广西梧州商贸学校校长):

在黄咏梅的作品中,至少有两样出现得比较频繁,一是梧州的本土语言,二是梧州的风土。

梧州是粤语的发源地,《多宝路的风》里面虽然写的是广州西关人的生活,但里面有几个比较典型的梧州本土词汇,比如“咸湿佬”“麻笠佬”“蛇摊拐”,这些都是梧州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广州、梧州同声同源一衣带水,像这样的作品,两广地区的读者读起来就会很亲切,文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身边的人一般熟悉,体现出浓烈独特的岭南文化韵味。

每当我从步行街走过,就会想起黄咏梅小说里住在骑楼城的主人公,这些卑微的小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鸡零狗碎的故事,在小城变迁的岁月长河中,虽然微不足道,却又分明烙上时代的烙印。她8月份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散文中写道,“在文学作品里我用书写的方式反复回到这个城市,甚至在一阵潮热的空气里我都能闻到这个城市气息”,当年她的老父亲给她讲的那句“梧州就是你的故乡”,已经深深融入作家血肉、骨髓,再也不可分离。

邓玉莲(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在黄咏梅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里,大部分是叙述底层人物卑微平凡的人生,表现他们生存的困境与梦想坚持的矛盾,在悲剧结局里体现作家悲天悯人的一种温柔情怀。她把目光投向社会底层,体现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还有精神的赞赏。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写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如《契爷》里写故事人物残缺的人生,包括身体的残缺和梦想的残缺。作者擅长用细腻的笔法,逼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来探寻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悲天悯人的情怀,精巧的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她浓厚的岭南文化的特色,构成了黄咏梅小说的主要特点。

■ 黄咏梅简介

女,广西梧州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任浙江文学院副院长。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是中国70后代表性作家,也是广西“独秀作家群”的重要代表。在《人民文学》《花城》《钟山》《收获》《十月》等杂志发表小说近百万字。多篇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等转载,并收入多种年度小说选本,部分获奖。14岁出版第一本诗集《少女的憧憬》,此后陆续出版小说《一本正经》《把梦想喂肥》《隐身登录》《少爷威威》。2018年3月,黄咏梅的作品《病鱼》获得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2018年8月,黄咏梅的短篇小说《父亲的后视镜》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书写鸳鸯江的新气象新面貌

今天我非常感谢梧州市委宣传部、《南方文坛》杂志社和梧州文联为我举办这么高规格的一个研讨会。记得在筹备这个研讨会之前,著名的评论家张燕玲老师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商量好之后,把研讨会的主题定为“从鸳鸯江出发”。我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特别贴合我自己这个写作阶段的一个内心的想法。

在我看来,从“鸳鸯江出发”包含有两层意思,首先一个是我写作的根源。刚才很多专家老师发言时都讲到了这一点。我想童年和故乡就是一个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断重新回到故乡、回到童年。这也是作家不断汲取营养和资源的一个出发地。我的确是从鸳鸯江出发的,顺着这条江,我从鸳鸯江写到了漓江、写到了珠江,现在写到了钱塘江,但是,我想无论我到哪里,我的出生地——广西梧州一直是我作品里面的经脉,是我创作的底气和生气。

第二层意思,从我写作的未来路径来看,作为常年生活在外地的异乡人,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然后自己写作阅历不断前进,我自觉会不断生发出要想了解故乡和书写故乡的愿望和冲动。前段时间我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散文《在梧州看水》,写的时候自己感觉还是很遗憾的,这篇文章里,我涉及更多的是记忆中的梧州,的确,我对梧州当下的现状似乎缺乏更深的了解,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希望以后更多去了解现实中的故乡,然后书写鸳鸯江的新气象、新面貌。所以,我将今天研讨会上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提出的建议作为我从鸳鸯江再次出发的一个推动力,也作为我在创作路上一些珍贵的指引,今后我将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回馈我的故乡,回馈在座给予期待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父老乡亲们,再次感谢大家。

新闻推荐

“智慧药店”支付终端 变身平台 赋能共享百万客户资源

本报讯目前,梧州已在大参林医药连锁、百姓医药连锁、嘉进医药连锁等358家连锁药店安装了“智慧药店”支付终端,为梧州市300...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