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为家 带富群众

广西日报 2020-09-29 07:16 大字

本报记者梁乾胜通讯员卢焕霞

“参加村里公益岗3个半月工资1750元,守水库5个月5000元,养鱼、鸡、鸭获得产业奖补7300元,我家上半年收入非常可观。”9月28日,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古凤村贫困户黎武森说。

在古凤村,像黎武森这样鼓起钱袋子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这是驻村干部及村两委干部努力的结果。

今年44岁的黄春锋是该区中医医院派驻古凤村的工作队员。2018年3月到任第一天便深入调研村情,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黄组长忙前忙后找销路。”贫困户钟金先说,今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养殖的4000多只蛋鸭,每天产蛋400多公斤,但鸭蛋滞销。黄春锋了解他家情况后,立即联系上级党委寻求帮助,还通过向亲朋好友推荐、联系媒体宣传等方式帮助钟金先找销路,为其销售鸭蛋750多公斤。经过多方协调,黄春锋联系3家本地超市与钟金先长期合作,每天定量向钟金先购买鸭蛋,为其稳定了销路。上半年,黄春锋帮助钟金先售出鸭蛋3000多公斤,增收3万多元。

3年来,为巩固脱贫成效,黄春锋多渠道帮助贫困户增收,带动脱贫户通过种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2018年,黄春锋帮助古凤村申报产业奖补42人次,金额共7.4万元;2019年帮助申报产业奖补48人次,金额共9.2万元;帮助23户贫困户脱贫摘帽,让该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53%,村集体经济收入13.09万元。

新闻推荐

智能晾衣架主打年轻人市场 ◎装修学堂

未来晾衣架产业将朝着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文/黄旻捷衣服洗好后,要一件件挂到晾衣架上,繁琐的步骤让不少人期待...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