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远去的地标名称
李 子
随着城市的发展,梧州许多旧的地标名不符实了 。比如“老鼠夹”,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哪里。连老鼠也被夹住的地方,可想有多窄?我说就是现在新兴二路恒祥豪苑一带,你相信吗?不错,以前那里就叫“老鼠夹”。
之所以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上午我在网上乱逛,偶尔看到公交公司把“大码头站”改为“龙母庙站”而联想到一些老地名。两年前,我坐公交车去龙母庙的时候,站名还是叫大码头的。如今的大码头,着实你站在那儿是看不出码头的影子。隔着高高的防洪堤,连河也看不到。但未建防洪堤前,我印象中的码头十二三米宽,有三十级左右红石板盖铺就的台阶。之所以叫大码头,是相对在它的下游还有更小的码头,如桂北街码头、西门口码头、牛屎码头等。
17岁时,因为一夜大火把我位于市中心的家园毁了,我只好随母亲投奔姨妈。她就住在大码头,再准确一点说,叫桂林路。
只有一百多米的桂林路,是当时河东北面最边缘的城市街道,当时可以说是城乡结合部了。我记忆中,亲戚们说,因为桂林路的末尾,接的是一条公路,这公路可通到桂林的,我想桂林路的名称是因此而来的。
当时,梧州市的市区就是河东那片弹丸之地。不管水路陆路,往北的出口必经大码头。桂江路是拆了桂林路临河的吊脚楼,再往外填了若干米的河道得来的。
大码头与一座山夹着桂林路。所以桂林路靠桂江这边的民居基本是吊脚楼,而靠山那边的民居却都是两到四层的骑楼砖木房子,大多是倚着山势往高处建的。
桂林路水位极低,年年洪水必然“水上街”。所以有两三条小巷往山上爬,爬到半山有一条横山小道,洪水来了,从北面出城入城都必须走这条小道,所以这条小道叫西水巷。若无洪水,此处只有几户人家。若河水涨了,这西水巷就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大家笑称“旺过趁圩”。
我认为,老地名凝结着一股像乡愁的思绪,我会时不时地想起,咀嚼一下,回忆那些往事。
新闻推荐
资料图片文/黄旻捷装修过程中,大部分业主都很注重环保,在购置建材的过程中,也会注意选购环保材料,同时考量商家出具的关于甲...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