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无小事

梧州日报 2020-06-29 06:26 大字

梁正

去年12月以来,广西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梧州分院注重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协作,创新电梯安全治理模式,于全国首创以质量鉴定检验报告作为立案证据,对“失职”的电梯维保单位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截至今年6月已立案5起,有效保障群众乘用电梯安全。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加快,楼房越建越高,电梯也越来越多,电梯已成为市民“出门第一站,回家最后一程”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作为特种设备的电梯,如果某一环节监管不力,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电梯安全运行事关重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梧州市相关部门启动的创新电梯安全治理模式成效已经初显,但要构建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还任重道远,应当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将电梯“安全阀”越拧越紧。

首先必须从责任落实上拧紧“安全阀”。电梯安全事故频发,说到底安全责任链条不明晰是主因。为此我们要切实落实电梯安全责任主体,包括制造单位、使用管理单位、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等;还要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形成共治合力,避免“九龙治水”现象再出现。

其次,必须从完善监管上拧紧“安全阀”。实际生活中,电梯无年检、电梯超载、带病运行等突出问题,成为电梯安全的隐患。要避免事故发生,实际上对电梯维修保养的监管至关重要。一要抬高门槛,严格安装维保单位的准入制,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电梯维保质量。二要保持对电梯安全把脉常态化,尤其要建立老旧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坚持定期严格检验检测不走过场。还要强力推行电梯强制性报废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要建立电梯安全报警智能化。有的地区已采用电梯物联网技术,给电梯安装“黑匣子”,即时对电梯安全问题发出预警和警报,实现对电梯维保、检验和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管,相关部门可以学习借鉴并推广。四要实现应急救援快速化。要实现全覆盖尚需持续给力,从而给被困人员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援。五要进一步畅通电梯维保资金渠道,简化程序,建立电梯维修资金应急使用“直通车”。

另外,必须从强化教育上拧紧“安全阀”。要通过开展电梯安全知识进社区、电梯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教育市民自觉爱护、安全使用电梯,并监护好儿童,避免人为损害电梯。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既提高电梯维保持证上岗率,又指导使用单位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新闻推荐

涉恶团伙多次实施违法犯罪 7名被告人涉嫌犯敲诈勒索罪案件 公开审理

本报讯6月22日上午,长洲区人民法院在市中院二楼大法庭,公开开庭审理罗某杰等七名被告人涉嫌犯敲诈勒索罪一案。公诉机关指...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