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西江都市报 2020-02-09 06:42 大字

本报记者 陈素雅

一个口罩、一把喷药壶、一支体温枪、一处帐篷、一叠防控知识传单、一个24小时全封闭的隔离病区……关键时期,梧州市相关工作人员手持着对抗疫情的不同“武器”,每天在城市中穿梭。他们织起了一张全方位全天候的防护大网,竭尽全力将疫情阻挡于市民的生活之外。

清晨6时,大部分市民还在酣睡,环卫工人的工作已经拉开序幕。与大部分可以留在家中“自我隔离”的市民不同,废弃口罩收集专用桶每天都要有专人处理,而为市民处理废弃防护用具的正是环卫工人。

太阳出来后,各个社区、乡村的干部职工“变身”为战“疫”兵。他们有的发挥平常和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每天通过电话、微信、入户等方式进行随访,提醒群众多居家、少出门;有的举牌巡回宣传,不厌其烦地在村道、店铺、圩日制止人群聚集,将防疫知识下沉至最基层的角落。

空荡荡的街道上,公共汽车已成为城市交通的“绝对主角”。拥挤的上班潮被暂停,即使车上的乘客寥寥无几,但每一辆公交车仍是撑起社会正常运作的细胞。

在梧州市各道路出入口、机场、火车站等地,还有交警、执法人员和医护人员们。他们24小时值守,对每一位入城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医学排查,将风险因素尽可能隔绝在市民的生活之外。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疫情的第一线,还有一群与病人一起正面迎战新冠肺炎的疾控人员和医务人员。从1月20日开始,一批又一批的医务人员放下家中的牵挂,换上层层防护服步入污染区。他们与“怪兽”作战,不遗余力地寻找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护策略;他们对症治疗,为病人制定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形成“梧州方案”……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新闻推荐

为了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张翊洋将私家车“变身”为流动宣传车 驻村第一书记的“土办法”

本报记者谢韵通讯员吴海“少出门、不串门、不聚集……”2月5日,一辆车身贴着白底红字防疫宣传标语的黑色越野车,穿梭在万秀...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