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他们从容直面 市疾控中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小记
本报记者 曾燕 通讯员 刘捷
春节前夕,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了梧州市疾控中心的高度关注。职业的敏感性让梧州疾控全体职工意识到,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春节。1月30日,记者走进市疾控中心,深入了解疾控人为群众的健康生活默默付出、撑起健康蓝天的故事,记录下他们的背影,向勇敢的逆行者致敬。
“我们只盼快速、准确找到病原体”
1月20日,市疾控中心得到试剂,立即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接受全市医疗机构的病例样本的检测。21日凌晨2时48分,实验室报告检出1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第二天上送自治区疾控中心并通过复核。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梧州市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由此拉开序幕……
梧州疾控应急队伍立即集结,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疫情分析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搜索、样品检测、消杀、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等工作一一开展。应急队员放弃春节假期,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投入疫情处置工作中。
“目前各个医院送来需要筛排的样本都要在我们实验室进行检测,我们4个人分两班日夜轮换,确保第一时间出具检验报告。”谈及工作,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工作人员谭珍连、林宇很平静。因为经常加班至凌晨,林宇的眼睛已经熬得通红。应急检测需要快速、准确得出结果,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和医疗机构的病人救治提供依据。
林宇工作20余年,曾参与非典、人感染H7N9流感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每次参加应急检测,都觉得很凝重。”林宇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社会关注度很高,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呼吸道传染病,需要加强对待。
当新春来临之时,林宇、谭珍连还在实验室忘我工作。谭珍连谈到家人送来年夜饭时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为了应对疫情的变化,1月20日至30日,病毒组的4名检验人员每天轮班,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对每天送检的标本进行细心的检测,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参加应急检测已经是常态化,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工作需要,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工作第一线。不管有多累,我们只盼快速、准确找到病原体。”
“大家已没有了过年的概念”
“1月20日晚上8点多,我接到市区一家医院呼吸科电话,说有疑似病人存在,我们立即赶到现场进行采样,最终确诊为全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科副科长黄浩介绍,当时采样回来已是凌晨,回到单位没多久,接到疑似病人的情况通报后他又带队赶赴现场。10多天来,他每天在家的时间不到两小时。
由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力强,针对已确诊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是整个防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市疾控中心全体成员24小时待命,分组轮班,一旦发现疑似病人,第一时间赶往隔离现场,对其进行详细调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截至1月29日,梧州市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62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153人。
“我们在现场的时候,要详细分析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他的行动轨迹、接触过的人都要一一进行梳理。梳理过后,如果符合密切接触者的管理要求,我们要进行集中的单独隔离。”黄浩介绍。
正如黄浩所说,“对于疾控人而言,深知肩上承担的责任,我们的使命就是为科学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已没有了过年的概念,都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只要接到各县(市、区)报告有从武汉回来的可疑发热病例,市疾控中心需立即指导基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检测,嘱咐排查密切接触者,随时为各县(市、区)疾控部门答疑解惑。
恰逢春节假期,许多店家打烊,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吃饭问题得不到保障。即便如此,大家也没有气馁,而是分头行动,各自回家拿了电磁炉、蔬菜、面条、泡面和调味料等,将会议室改造成“临时小厨房”,迅速扒两口面条后又继续在自己工作岗位忙碌着……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一线的疾控人员面临的危险、压力和疲惫,但是他们选择坚守一线,向险而行。这是他们职业精神的呼唤,也是医者仁心最好的诠释。
新闻推荐
近日,在潘塘公园,工作人员进行消毒作业,加强公共环境防护工作。据了解,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梧州市关闭了太和公园、河滨公园...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