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一线,罗瑞庆、罗敏这对“父女兵”在为旅客提供细致服务的同时,也见证着铁路客运的变化 让每一位旅客平安出行

西江都市报 2020-01-23 06:37 大字

新春走基层·温暖回家路

本报记者 曾韵 通讯员唐烨

“乘坐客车T81次列车的旅客,请排队检票进站。”1月22日12时10分,梧州火车站内,不少返乡旅客正在有序地排队候车。客运员罗瑞庆像往常一样,在仔细核对每一个检票进站旅客的信息后,右手拿起小剪刀在车票上做上标记。

2009年9月9日,梧州火车站开往南宁的客车正式开通,结束了梧州没有火车的历史。作为梧州火车站建站“元老”之一,今年58岁的罗瑞庆经历着在该站的第11个春运。

“进站口、出站口、站台都有客运员,位置不同,客运员的工作也不同。”罗瑞庆告诉记者,客运员的工作内容比较机动灵活,像在检票口检票、候车厅巡逻、凭票口引导旅客进站都属于他的工作范畴,白班夜班交替,两天下来工作13个小时。他表示,今年春运启动以来,梧州火车站平均每天发送旅客2200多人次,客流比平时增长近一倍。随着春节临近,长途客流量已逐渐回落,但前往玉林、南宁、贵港、贺州等方向的短途列车旅客量依旧较大。

春运期间,梧州火车站会依据客流情况增加班次,不管多忙,罗瑞庆都与其他客运员有条不紊地组织旅客上车。“遇到需要帮助的旅客,我会根据安排适当调整岗位,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检票结束后,罗瑞庆手持便携式对讲机,在候车室巡逻,时而与其他客运员对话,时而对旅客进行引导。

从2009年至今,罗瑞庆切身体会到梧州火车站的变化。他回忆道,在2014年以前,高铁还没普及的时候,梧州火车站从最初的每日两三趟列车增加到十几趟,春运客流量最大时,车站单日旅客发送量达4000多人次。2014年梧州南站建成后,高铁、动车组列车的广泛普及让旅客出行更方便,搭乘火车的人相对而言减少了,现在每日只有八趟列车在该站停靠。

罗瑞庆坦言,以前火车站客流量最大时,他每天要检六七百张车票,平均为一个旅客检票需要花费五六秒,这几秒内还需要核对车票日期、车次、车站等主要信息,需要不断地低头、抬头,重复检票的动作。11年的时光,练就了罗瑞庆过硬的检票本领。“您好,这张车票不在这里检票,请您前往对应车票进站口进行检票。”不到三秒的时间,罗瑞庆便判断出旅客走错检票口了。

与罗瑞庆一样,坚守在春运岗位上的还有他的女儿罗敏。受家庭影响,罗敏2012年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随即与父亲成为同事,成为一名客运值班员,负责售票、进款工作。

罗敏坦言,除了受高铁冲击,火车站列车班次减少之外,最大变化就是更多的新技术开始与火车站结合起来,火车站的配套服务也不断提升。人工窗口购票支付方式由只支持现金、刷卡支付,到如今全面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旅客进站由繁琐的人工验票,发展到“刷脸”刷身份证智能进站……这些年里,罗敏见证着车站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候车环境越来越好。

步履匆匆、人来人往,每到节假日正是客运人最忙碌的时候。罗瑞庆和罗敏是无数奋斗在春运一线的铁路人的缩影,他们一直默默无闻,为乘客安全回家而奔波忙碌。早已习惯这种工作常态的罗瑞庆对记者说,能看到每一位旅客能够平安出行,便是他最大的满足。

新闻推荐

城乡处处喜气洋洋 市民群众为梧州市喜庆热烈的新春氛围点赞

我们的节日本报讯(记者朱元冬蒙敏莹通讯员史秋兰)“家门口人行道上的路树挂满了灯笼,真喜庆。”1月21日,家住新兴二路灏景玥...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