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人出游
武陵山水张家界,万峰石柱,集中国名山之雄、奇、秀、幽、美于一体;沈从文出自湘西,虽久居京城,但不忘故土,曾描写了不少湘西风情的文字——
游张家界
缅沈从文
刘道德
前不久,趁着晴好,我应湖南作家汤子文先生之邀,同游武陵山水张家界。
进入张家界,一块由沈从文先生题写的“张家界”的石碑,赫然映入眼帘,刚劲有力的红色字,非常夺目,让我油然想起,在当代文坛享有较高声誉的沈从文先生,就是出生于湖南湘西的凤凰城呢。
武陵山水张家界,万峰石柱,集中国名山之雄、奇、秀、幽、美于一体,一步一景,充满着诗情画意。汤先生介绍说:“沈从文老先生出自湘西,自称是‘大都市中的乡下人’,文章写得很棒,他用散文的笔调写小说,又以小说的手法写散文,作品情景交融,很有韵味。”
日照山间,秋风轻吹。汤先生进一步说:“沈老先生久居京城,但不忘故土。1983年的夏天,他不顾高龄,从千里京城回到凤凰城,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沈老先生还特意要游览张家界的山水风光,他登山时,就是现在我们走的一条小路。”
湘西之子,眷恋家乡。
我读过沈从文《淳朴人生》中抒写湘西乡梦乡愁的作品,这些美文虽写的是人与物,却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活内涵,它包含着自然与人类、现实与历史、生活与生命、必然与偶然、哲理与情愫相互交织在一起,是现代文坛中难得的佳作。
我们欢乐赏景,赞叹大自然的恩赐,汤先生说:“沈老先生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对张家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石柱十分欣赏及迷恋。是呀,岁月悠悠,萦绕着沈老的湘西乡梦。他年轻时曾用自己的秀笔描绘湘西凤凰城,放纸船,描写张家界金鞭溪秀丽的景色,而眼前,弯弯的金鞭溪,半边沙滩,半边清溪水,溪边坡上建塔一幢幢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楼前溪水潺潺,楼后绿树翠竹,溪水涓涓,歌声悠悠,一幅幅湘西风情画卷。”
我们为秀丽的风景陶醉,汤先生娓娓道:“当年,沈老先生游览张家界,感叹光阴易逝,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湘西今非昔比呀,这天然的山水美景,它比我笔下所描写的还美得多呢。难怪乎,联合国的官员来考察武陵山水时,赞不绝口‘不可想象’‘OK’\‘世界级’\‘天然的景色,令考察的官员醉了,游客醉了’……”
金鞭溪,清清溪水,缓缓流,我们沿着沈老先生的足迹,绕溪边山道行走,山路旁开满野花,龙虾花的花柄细长如虾,花瓣张开,花蕊伸展似‘虾头’,五六弯曲染色斑纹如‘虾身’,两片花丝弯曲卷勾着是‘虾尾’,这花的形态十足似海里的龙虾,极富动感。
汤先生说:“沈老先生在文坛享有盛誉,他的作品就像湘西土壤浸透着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朴素,清新而神秘,并带有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哀愁。沈老先生曾认为,作品最好不加入个人议论,要写出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和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叫读者去感觉,去回味,去想……”
湘西盛产竹,在景区的盘山路上,又是一遍翠绿的竹林,微风轻吹,竹叶沙沙伴着清脆的歌声和箫笛声,从竹林间袅袅飘来,我们觅声走去,这里没有点歌台,一对青年男女,穿着土家族服装,为点歌的游客作演唱,伴奏的乐器是一支笛、一支箫,竹制的笛与箫又是地方的一个特色,歌声情甜悦耳,笛声清越,箫声呜咽,听着,嚼着,它多似沈老先生笔下的意境呀。
我们游览武陵山水,饱赏张家界风光。笑谈人间事,敬羡,思怀湘西大文人沈从文老先生。
日已西沉,风声嗖嗖,远处杜鹃啼血,汤先生深沉地说:“岁月无情,没想到这位湘西之子,几十年才回一次故里,却成了永久的诀别。1992年,这位湘西人民的儿子的骨灰送回到湘西凤凰南华山安葬。一颗苦苦眷恋着故土的游子之心,终于找到了归宿……”
新闻推荐
第一现场事发鸳江丽港,工人全身多处骨折本报讯(记者陈雨燕)1月15日13时许,万秀区鸳江丽港3号楼发生一起装修工人受伤事件,一名...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