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人出游 过把粤剧瘾 近日,我参观了广州艺术博物馆。两广地缘相近,文化相近,在这里,唤醒了我心底对粤剧的热爱

梧州日报 2019-12-02 07:37 大字

传统戏台经常好戏连台。

→粤剧演出服饰道具。

刘忠云文/摄

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近日,我到广州探亲,特意参观了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广州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永庆坊内,是广州永庆坊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国家领导人考察广东时也曾到此考察。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是广州市政府为了保护传承粤剧文化而拨出专款修建的,2016年对外开放。来到这里,我仿佛走进一幅工笔画中,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为仿古建筑群,它分南北两岸,南岸主要是仿古园林建筑,北岸为文物修复、粤剧传承与保护的相关展览。

在粤剧艺术博物馆里,有粤剧五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等展影,同时,还陈列有粤剧演出用的五大乐器、各种演出道具,各种粤剧角色人物的服装、头盔、头饰等,一应俱全。在戏台上,正上演着粤剧唱段。在戏台前,一汪碧水,同时,周围假山暗洞不时出现一两个穿戴着古装的演员出现,好一幅实景古装粤剧戏。

看到这场景,我也戏瘾大发,现场支付50元租了一套古代戏服,过了一把粤剧瘾。记得30多年前我也参加过不少粤剧巡演,虽不是演文武生、小生、大佬倌的角色,但也是粤剧爱好者一枚,如今再穿上粤剧服装,且服装上“升任”文武生角色,内心直呼过瘾。

这次行程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家乡梧州的粤剧文化发展。说起粤剧,梧州粤剧也是梧州文化符号之一。在梧州粤剧文化发展过程中,梧州也涌现出过一批深受粤、港、澳、桂等地观众喜爱的粤剧表演艺术家,如黎侠峰、潘楚华等粤剧名伶,是我们心中的粤剧“大咖”,传统粤剧剧目如《女驸马》、《杨门女将》等名震粤港澳三地。我还记得1990年梧州粤剧团排演的《女驸马》、《杨门女将》在香港、广州等地演出,每到一处,轰动当地,每晚演出座无虚席、场场爆满,饮誉香江两岸。

梧州市粤剧群众基础坚实,在2019年第四届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和第四届广西(梧州)粤剧节期间,两广地区一批粤剧艺术家和爱好者将一些传统剧目进行创新,使传统的粤剧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娱乐需要,同时,梧州市也将粤剧文化推广到梧州市各中小学,让梧州粤剧更接近孩子,让孩子们通过梧州粤剧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希望梧州市相关部门多组织活动,也可以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以更多的形式使梧州粤剧在发展中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梧州:整改“组合拳”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潘登通讯员吴组轩11月16日,梧州市政府与河北迁安市九江公司签约,共同推进千万吨冶金新材料(钢铁)基地建设,该项目是梧...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