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区治理问诊把脉
林致伶
近来,《半月谈》记者奔赴全国各地深入调查,围绕小区治理困局分别从物业管理、业委会监管等方面切入,为住宅小区治理问诊把脉。住宅小区治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物业管理服务,但发展中的物业管理行业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管理价质不符,违规、侵权等现象时有发生,各地物管方与业主方的矛盾对立多见报道,在《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相关报道以及零距离问政平台上的投诉也比较常见,物业管理服务问题成了业主们共同的“心病”。
为住宅小区聘请物业管理服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业主对物业进行维护管理,使业主的居住环境更加有序,如今却成了“一地鸡毛”,一些小区业主方与物管方矛盾重重,“积怨”颇深,取消物业管理之声渐起。物业管理服务行业为何这么快就走到了“瓶颈”,变成业主自觉伤钱又伤心、物管自陈吃力不讨好、社区自认有心无力的“三输”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相关制度不完善,现有住宅小区治理机制及治理模式无法应对在大规模、高密度居住环境下日益高发的各种矛盾纠纷,新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亟待制订建立。
高密度集合式住宅构成的封闭式小区是我国城市住宅小区最普遍的形态。在此背景下,围绕业主、物管、社区三方之间协作、沟通、组织等问题的矛盾纠纷更显频发,更易在日常化的生活小事中不断累积、放大,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稳 定、居民幸福生活品质。因而在立足长远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亦需注重基层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全面构建健全的小区治理生态环境,依托物业管理专业化服务、业主自治体系有效运行、基层治理体系协作提高高度复杂的小区小微事务治理能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业主、物管、社区三方之间协作、沟通、组织等问题处理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划线定位,完善的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指导三方交叉事务的落实,避免因权责不清扯皮、反映诉求无门、监管责任缺位等问题;充分发挥社区自身优势,放权社区,打造“微政府”,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完成社区公共服务与小区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解放被压抑的社区能动性,事前介入、事中调解、事后跟踪,充当缓冲“海绵”,积极吸收化解矛盾纠纷,化干戈为玉帛;同时业主、物管、社区三方之间协作,通过志愿服务、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党建引领等措施构建小区熟人社会氛围,增强业主归属感,加深熟人社会规则的约束力,填补法律法规监管的空白,降低小区治理阻力。只有理顺三方关系,才能把业主、物管、社区变成撑起小区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铁三角”。
新闻推荐
我们的节日·中秋梧州市开展特色活动传承传统文化本报讯(记者谢韵通讯员黎海平)传统的中秋佳节,总少不了花灯、灯谜。9月13...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