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如何远离校园暴力

梧州日报 2019-09-11 06:23 大字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龙圩区人民检察院以案释法,教授学生远离暴力,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案例】

2015年的一天,未成年人程某亮在某网吧上网时与范某林发生矛盾,被范某林等人殴打。

次日晚上,程某亮为了报复范某林,纠集龚某辉、梁某宏等人到网吧殴打了范某林。

当天晚上,程某亮在听说对方要找人报复自己时,再次纠集人员持刀具、木棍对范某林一方的人员进行殴打,致三人轻伤。

龙圩区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被告人程某亮、梁某宏、龚某辉(三人犯罪时均为未成年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三人轻伤,三人的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第一款之规定,遂以故意伤害罪依法对三人提起公诉。最终,三人均被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释法】

本案中,程某亮因为被人欺负而采取以暴制暴方式解决问题,梁某宏、龚某辉则因为哥们义气,对他人实施暴力,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惩处。可见,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依然值得引起重视。

应对暴力,未成年人可采取以下方法:

切忌激怒对方,应对其好言相劝,让其明白校园暴力带来的不良后果。

采用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为自己争取时间。在遇到同学、老师、路人、警察时大声呼救,寻求帮助。

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不走人少僻静之处。

对于遇到校园暴力的同学们,要做到不围观、不拍摄,要主动通报老师、家长或报警求助,预防暴力事件继续恶化。

防范暴力,应采取以下措施:

与同学友好相处。遇到矛盾时,互相忍让,学会宽容,用一颗仁爱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在校园的僻静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等校园暴力多发区域最好结伴而行,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不随身携带过多贵重物品。

谨言慎行,拒绝成为施暴者。对校园暴力不参与、不起哄,不凭借身体优势欺负同学,时刻敲响法律的警钟。

平日里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冷静,学会换位思考,用积极健康的形式排解负面情绪。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个口诀,一起预防校园暴力犯罪:校园暴力可以防,方法掌握要适当,求助师长来帮助,自我保护有保障。 (卢捷)

新闻推荐

追逐电波 的少年 “梧州日报杯”首届 青少年无线电测向运动锦标赛 第二场分站预选赛结束

9月7日,在梧州市“凯莱公园一号”里,一群孩子头戴耳机,手持无线电测向机,他们一边念念有词地重复着收听到的信号参数,一边奔跑...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