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约定
张进生
那是30多年前的事。1987年8月,我在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刚毕业,学区就把我和另外一个曾从事老师职业的同志调到一间中学任教。当时的电大毕业生能毕业的不多,拿到毕业证书并不容易。刚报到,学校就安排我们接手教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而我接手的还是初三的补习班。
那时,我还兼任学区的团委书记,学校为了减轻我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让我专门上补习班的写作课。补习班是个有70多人的大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个个思维敏捷,许多学生的个子比我还要高。他们都是农村的孩子,非常懂事,从小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自立能力很强。当时大中专毕业还包分配,为了考取中专,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宁愿不读高中,不考大学,也要去补习再参加中考,努力争取跳出“龙门”。
记得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是从自己的一封书信开讲的。那时候通讯工具还不是很发达,电话是手摇式的座机且经常占线,而书信是人们异地交流的主要联系方式。我的一个同学仿照刘禹锡《陋室铭》的写法,把他住在学校宿舍的基本情况,用近似古文的表现形式通过书信向我做了一一介绍,信中有叙述有描写也有抒情,文笔相当不错。之后,我也用同样的表现形式回了一封信。那天,我把这两封信拿到教室里宣读、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写作。
打这以后,学生对我这个新来的年轻老师有了好感。当然,我也倾尽所能,精心备课,以身作则。我是个偏文科的人,说来笑话,当年高考,我数理化三科成绩的总和居然没达到语文成绩的一半。读电大时,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评讲。我从抓学生的周记入手,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为切入点,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每周七十多篇周记,我逐篇一一认真点评批改,同时把写得好的周记作为范文,亲自用毛笔抄录并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以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也借此练练毛笔字,可谓一举两得。
有时候,我也会在向学生们布置作文的时候,自己也带头一起写作。同时,因为当时班级里订阅了《梧州日报》和《梧州教育报》等报纸,所以,我还积极向报社投稿。每当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学生们都争先恐后抢着阅读,我也就因势利导鼓励他们也积极向报社投稿。我还跟学生们约定,除了在上课时见面,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认真写作,积极投稿,争取在报纸上见报。
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活了,写作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写作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在批改时我逐渐发现,个别学生的写作水平非常高,不仅文笔清新流畅,构思新颖,而且感情丰富,读后沁人心扉,连我也都觉得自愧不如。有时我会偷偷想,如果这些学生能进一步加以培养,未来的文坛上肯定会多几个能闪耀光芒的大作家。
我深深地知道,写作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和沉淀。但我明白一点,就是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我平时经常推荐学生看课外书,看名著,鼓励他们写日记、写周记。当然,我也会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介绍给他们。就这样,我们朝夕相处了一年,我这个写作老师慢慢变成了与学生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学生们的周记,便自然成了我们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成了我们写作上相互比赛的跑道,更成了我们师生之间友谊的纽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燕通讯员黎贤明)8月21日晚,龙圩区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整治行动,对占道经营、乱搭乱盖、乱停乱放等现象进行集中整...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