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碗河粉 撬动大市场

梧州日报 2019-08-19 08:57 大字

吴家宁

河粉,又称沙河粉,是将大米去净杂质,用清水浸泡后磨成稀粉浆,取适量的粉浆倒在密眼竹箕内,摊平,放入大锅沸水上,加盖用旺火蒸熟,晾凉后切成带状即可食用,因米粉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虽然说河粉源自广东,但梧州河粉一直以“薄、嫩、滑”而闻名两广地区,一直是梧州人民的至爱,也是梧州人民引以为豪的美食。梧州市的每条大街小巷,每隔几十米,甚至几米,就会有一间粉店。而且,千百年来,勤劳而有智慧的梧州人创造出了各种河粉的烹饪方式,既可湿炒、干炒,也可蒸煮、凉拌、干捞等,还可根据顾客需要加上叉烧、腐竹、扣肉、牛腩、牛杂、冬菇瘦肉等配菜,让人“食过返寻味”。

然而,在为梧州河粉美味可口而引以为豪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长期以来,梧州河粉行业做强做大的企业少,除销售梧州及周边地区少量销售外,目前暂没有跨地域的销售,更难以形成强大的品牌优势向全国范围推广。如何推动梧州河粉产业升级,让梧州的美食走向全国甚至更远,抢占更大市场份额,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耐人寻味的是,过去的柳州螺蛳粉,只是柳州市民“独享”的街头美食,可今日的螺蛳粉已风靡全国,成为拥有可观规模和巨大市场的预包装食品产业,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螺蛳粉产业集群,单是预包装柳州螺蛳粉2018年的年产值是40亿元,日均销量突破了100万袋,实现了从特色小吃到大产业链的跨越……细细研究分析不难看出,柳州螺蛳粉的走红不是偶然的,是各方齐心协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物。它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大到各种高、精、尖产品的供给,小到一包米粉的逆袭,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大有文章可做。只要全社会真正动员起来,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举措,像柳州螺蛳粉这样的案例就会越来越多,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就一定能源源不断地涌现。

笔者认为,梧州河粉产业要发展,不妨借鉴柳州螺蛳粉从街边走向世界的历程,当然,完全复制他人的经验也许并不一定有用,但有效的方法可以拿来我用。首先,要做好发展规划,在推动梧州河粉产业发展工作中,各部门、企业必须要多角度考虑、多层次关注和多举措发展,明确河粉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其次,要实施品牌战略,采取政府引导、推动企业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梧州河粉的影响力;同时,借助梧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城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手机APP等进行推介,提升梧州河粉及衍生产品的知名度,要深化“互联网+”,拓宽和创新网上销售渠道,促进跨境电商发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宣传,还要讲好梧州河粉故事,让到过梧州的人,不仅迷上中国骑楼城等风景名胜,也迷上梧州河粉;此外,定期举办梧州河粉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新发展实体新零售,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鼓励产品入驻商超、高铁、车站等,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出一张真正属于梧州的“新名片”,有力推动梧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及时理赔 雪中送炭 市民投保重大疾病保险获66万元赔付

本报讯近日,平安人寿梧州中心支公司完成一件重疾赔付案件,本次赔付重疾理赔款40万元,同时赔付第一次轻疾理赔款14万元以及重...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