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血液 关爱生命 梧州日报社小记者研学团走进梧州市中心血站

西江都市报 2019-05-20 09:06 大字

本报讯 “你们知道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红细胞的寿命可以存活多久”“无偿献血有什么好处”……5月18日,为迎接世界献血者日到来,梧州日报社小记者研学团的40组小记者家庭到梧州市中心血站参加“血站开放日”活动。

小记者们首先来到科普展示厅。墙上刻着八个醒目的大字“情系于血,爱源于心”,字的底下有一个图标,一双手捧着一滴鲜血,好像托着一个小生命。“人类有哪些血型?”讲解员提出一个小问题,小记者们纷纷举起手迫不及待地回答。“A型B型AB型O型,还有一个‘熊猫血’。”小记者学员莫钧恒第一个说出答案。

“什么是‘熊猫血’?”小记者学员陈堃朗挠着脑袋提出疑问。讲解员说,“熊猫血”是Rh阴性血型的俗称,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梧州市区目前在血站登记的熊猫血型有几百人,拥有熊猫血型的人必须好好保护自己,不要轻易做出危险动作。

中心血站的一面墙上展示着献血英雄榜。看着墙上那一张张献血英雄们温暖灿烂的笑脸,小记者们连连发出感叹:“这个婆婆献血190次,那个叔叔献血80多次,好厉害!”小记者学员王磊说:“等我年满18岁,我也要去献血。”

在献血室内,小记者们饶有兴趣地听着讲解员详细讲述“一袋血的旅程”,从抽血到输血,可不是从一只手臂到另一只手臂这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从采集到临床使用,需要经过多道严格且复杂的程序。

小记者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来到检验室和血液储存室。“原来血液送到血站后,先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验合格后,再经过机器设备处理,将血液分解为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分别冷冻保存。等到病人需要时,再解冻送到各个医院。”小记者学员李仁哲边听着讲解员的解说,边告诉身旁的妈妈。

听完讲解员详细讲解后,小记者们不仅对献血者充满敬意,也了解了血液的宝贵,认识到献血的重要性。“回去后,我要当一名无偿献血的宣传员,鼓励身边的人参与无偿献血,为帮助他人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小记者学员江幸芯说。(覃竞仪 文/摄)

新闻推荐

传递文明声音 构建和谐小区 做新时代文明人

灏景玥城社区联合梧州日报社等“双报到”单位开展系列活动本报讯(记者蒙敏莹通讯员江勤关醒艳)5月18日,长洲区大塘街道办事...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