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无穷的梧州糯米糍

西江都市报 2019-03-15 15:07 大字

小时候上学时,早餐最爱吃街上的糯米糍,尤其是梧州“牛皮巷”(现南中市场北边的小巷)的那一档。糯米糍用宽口大瓦盆盛着,用炭火慢慢烘煎,盆底的花生油把一只只糯米糍煎得淡黄色,发出滋滋声响,阵阵香气飘来,令人食欲大开。一口咬开那糯米糍,甘香脆甜的花生冰肉馅,使人有“食过返寻味”的感觉。

说起梧州的糯米糍,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梧州的茶楼酒馆便把糯米糍作为席上美点。糯米糍既可蒸煎,又可作为下酒菜。那时一碗白粥两件糯米糍,早餐便可吃饱。

听老梧州人讲,糯米糍还有-段故事哩!

初时,梧州的糯米糍和农村的糍粑一样,糯米粉少,粘米粉多,里面的馅只放些碎花生,用剪成四方形的芒叶垫着,又硬又不好吃。后来,广州沦陷后,有更多的广东人来梧州做生意,有个叫唐叔的街头小贩,细心琢磨着糯米糍怎样才能做得好吃些。他在制作原料上进行了多次改良,在糍粉搓制时,改为糯米粉多,粘米粉少。但糯粉太多,蒸出的糍,稀烂不爽口;粘米粉多了,蒸出来的糍又会过硬。经过多次试配糯米粉和粘米粉的比例,唐叔终于蒸制出爽滑柔软的糯米糍。馅料以炒香花生捣碎,加上用白糖和品质好的生抽醃制过的猪肉做馅,这样更适合梧州人的咸甜口味。

唐叔改良后的糯米糍广受市民喜爱,他的卖糍生意逐渐兴旺,经常挑着扁担沿桂北路叫卖,经过金龙街、东门街等几条街道,就卖完了二百多只糯米糍。后来,唐叔做生意不用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了,他在自家门前摆出小台,放上几张小凳,街坊邻里吃惯唐叔的糯米糍,闻到那股煎糍的香气,便会来光顾。渐渐地,有的小贩、茶楼开始上门来大批取货。

再后来,唐叔推出了以甜豆沙作馅,糍粉加些许黄糖,制出甜的糯米糍,生意更加红火了。他忙不过来时,就雇了个计伙帮忙。这个伙计跟唐叔做了两年,也逐渐掌握了糯米糍的做法,自己另立炉灶也做糯米糍,岂知伙计的功夫未到家,市民品评还是唐叔做的糯米糍好吃。

如今,糯米糍已成为梧州大街小巷一道常见的家乡美食。许多亲友回梧探亲,喝早茶时都少不了点一份糯米糍回味家乡的味道。(李定国)

新闻推荐

施行“六定”措施促进提质 市人大常委会敲定今年主要履职任务和方案

本报讯市人大常委会3月5日召开第四十一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人大常委会2019年主要工作安排,敲定全年工作履职任务,施行“六...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